现在小米的公司高管从上到下的领导他们骗起来连自己都骗的吗?
这几天这段内容在互联网自媒体广泛传播:7月份的空调市场数据陆续出炉,根据权威机构调研显示,202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销量TOP5品牌依次为美的、格力、小米、海尔、奥克斯。其中小米以13.7%的销量占比位列中国第三,同比增速53.9%,是前三大品牌中唯一实现高速增长品牌。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王化转发了相关微博并表示,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
小米的公关负责人王化转发徐林发的微博,然后配的图里面下面形式权威机构这是什么统计公司?
图片上面的权威机构是这个公司,公司名字就叫广州权威市场调研公司吗?
小米高管卢伟冰和王化高调宣称“高质量增长”和“新时代来临”,但细究数据与现实,这场“胜利”背后充斥着片面宣传与选择性叙事,折射出互联网企业营销话术对行业认知的扭曲。
我刚刚好打开奥维云网数据,就拿小米的高管宣传七月份的线上空调数据:显示,7月份,空调线上销量排名前五的分别美的19.98% 格力16.41% 小米13.5% 华凌8.91%。
7月份,空调线上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分别美的23.56% 格力21.79% 小米12.83% 华凌7.84%。
我们就拿第三方统计的线上渠道数据不管是销售额还是销量数据,七月份小米什么时候超过格力,成为第二名。
那么这样看小米的公关负责人王化转发的微博图片内容,转发内容图片不仅是缺少数据的真实性,数据都不正确。更是完全是属于虚假宣传了。
这几天互联网是宣传包括公众号文章都用这样标题;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格力!王化内涵: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
小米高管将格力塑造成“衰落巨头”小米高管都将行业品牌数据虚假宣传的负面影响远超想象:
误导消费者认知:聚焦线上单月数据,掩盖了空调作为耐用消费品的长期性能需求,而且小米高管转发微博文章使用了完全不事实的行业销售数据,诱导用户忽视安装、售后等核心因素。
毒化竞争环境:王化“新时代”的煽动性话语,配合此前卢伟冰“对标前三”(实则针对格力)的暗示,将良性竞争扭曲为“踩踏式营销”,引发行业对立。
助长数据功利主义:为追求增速,小米在东北高温期间宣称销量“同比涨20倍”,却未说明“去年同期基数极低”的背景,利用信息差制造虚假繁荣。
我想在这里问一下小米公司从雷军到小米高管们,都是这样的虚伪吗?
市场的喧嚣与资本的骚动瞬间被点燃。这是否意味着,由美的、格力双雄联手统治近二十年的稳固王朝,终于迎来了真正的颠覆者?
在一片“变天”的呼声中国联民生证券管泉森团队发布深度报告《空调格局重估——未变的部分》,试图与投资者一起,分析那些决定这场战争最终走向的、更为关键的“未变的部分”。
首先,是历史经验。报告复盘了空调行业近二十年的竞争史,得出一个惊人结论:价格战从未颠覆格局。无论是2009年、2015年还是2019-2020年的价格偏弱周期,最终结果都是行业出清、龙头集中度反而提升。
历史证明,在这个行业,单纯依靠价格实现跃迁的案例几乎没有。
第二,是无可撼动的绝对规模。在这个年规模约3000亿的市场中,美的、格力两大巨头的内销收入均在千亿量级。而第二梯队的海尔、海信约在300亿左右,第三梯队的奥克斯、TCL则在100-150亿区间。
这意味着,第一梯队的规模是第二梯队的3-4倍,是第三梯队的6-10倍。这种体量鸿沟带来了巨大的采购议价权和成本优势,是新进入者短期内完全无法比拟的。
第三,是对产业命脉的绝对控制。这面“盾”最坚固的部分,在于垂直一体化。在空调的“心脏”——压缩机领域,美的旗下的GMCC和格力旗下的凌达,合计占据了65%的市场份额,其零部件份额甚至高于整机份额。
此外,在渠道端,行业整体仍是“整机品牌集中度 > 渠道集中度”,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制造商手中。
报告测算,即便将小米和奥克斯近两年的内销增量(约150亿)全部加到任何一家巨头头上,后者的总收入增长也不到3%。为追逐有限的份额而牺牲整个盈利体系,无异于“舍本逐末”。
在这里我要强烈的建议格力电器的公司领导们一定要警惕小米公司这样宣传发生,特别是小米的高管领导如果竞争对手经常使用这样宣传,在互联网说很多人会被影响,慢慢真的变化格力真的不行不行,从而真的是以为事情真实情况就是这样,这样对于格力的品牌影响危害非常大。建议格力公司年报披露的行业销售数据和空调年度销售数据以及自己品牌市占率,不要再引用第三方的数据放在自己年报里面,现在第三方的数据都有失公允以及真实性,建议使用自己公司统计的数据披露在自己年报里面。
假话说多了自媒体也宣传多,慢慢假话也要影响下也会变称真实情况了。互联网上大部分基本上会被自媒体文章宣传从而影响消费决策了,希望格力电器的领导们要注意警惕从而拿出有力的反击的手段,行业品牌的正本清源。$美的集团(SZ000333)$ $格力电器(SZ000651)$ $盾安环境(SZ0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