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看未来aaa
 · 广东  

$信息发展(SZ300469)$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当前中国收费公路系统的一个核心痛点。
总的来说:高德和百度地图目前已经具备了“自由流收费”的某些功能和雏形,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能完全替代现有ETC或人工收费的“自由流收费”系统。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什么是“自由流收费”?
真正的“自由流收费”指的是:
· 无感通行: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不需要在收费站减速、停车、刷卡或扫码。
· 精准计费:通过高精度的路径追踪技术(如北斗卫星、路侧设备等),精确计算出车辆实际行驶的路段和里程。
· 后台扣费:系统自动完成费用计算,并通过与用户绑定的支付账户(如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进行扣费。
这类似于现在很多停车场和市区道路的“无感支付”,但技术要求和精度要高得多。
高德/百度目前能做到什么?(已实现的“准自由流”功能)
1. 费用预估:
· 这是导航App最基本的功能。在你规划路线时,它会根据你的车型和路线,非常精确地预估出全程的通行费用。这个预估已经非常接近实际收费。
2. 账单查询(事后):
· 部分地区和高速路段已经支持。当你行驶结束后,可以在App内查到本次行程的详细收费账单,包括入口、出口、收费明细等。这依赖于导航App与地方收费系统的数据对接。
3. ETC助手/无感支付(有限支持):
· 百度地图曾与部分银行合作,推出过“ETC助手”功能,可以在线申请ETC或进行相关管理。
· 两家地图都在积极探索与支付平台的合作,但目前的“无感支付”更多是针对停车等场景,尚未大规模应用于高速公路的主线自由流收费。
为什么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自由流收费?(面临的挑战)
1. 系统割裂与利益分配:
· 这是最核心的障碍。中国的收费公路由各省市不同的业主(高速集团)运营,收费系统是分散和独立的。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由第三方互联网公司主导的自由流收费平台,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利益重新分配和数据打通问题。这远比技术问题更难解决。
2. 计费精度与法律效力:
· 导航App主要依赖GPS/北斗信号,在城市峡谷、隧道等地方可能存在定位漂移或丢失。虽然高精地图和惯性导航可以弥补,但要达到收费系统“分毫不差”的法律级别精度,仍需与路侧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或5G-V2X等设备结合。目前,ETC的路侧单元(RSU)在这方面更具权威性。
3. 政策与标准:
· 高速公路收费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金融行为,需要严格的政策和标准来规范。由交通运输部主导的“ETC自由流”才是官方的方向。导航App更多是作为信息服务方,而非收费执行方。
4. 用户覆盖与公平性:
· 并非所有司机都使用导航App。一个全国性的收费系统必须覆盖所有车辆,包括那些不使用智能手机或高德/百度的用户。ETC设备(OBU)的强制普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 官方的“ETC自由流”是主流:
· 交通运输部正在大力推广“ETC门架系统”,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流收费的雏形。车辆经过门架时被扣取分段费用,最终在出口显示总金额。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可能会取消省界收费站,实现真正的“一路畅通、后台结算”。
2. 导航App的角色是“连接器”和“服务商”:
· 高德和百度最有可能的角色,不是取代ETC,而是与官方的ETC系统深度融合。
· 例如:在导航App内直接申办和管理ETC、实时查询ETC账单和优惠、提供更直观的收费信息、甚至在App内集成ETC扣费通知和发票开具等功能。它们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出色的用户体验,为官方收费系统提供增值服务。
结论
· 可以吗? 在技术层面,高德和百度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可以作为自由流收费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实现了吗? 在商业和政策层面,它们还无法独立承担全国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的重任。这需要一个由国家主导、各方协同的顶层设计。
所以,您可以期待在高德和百度地图上看到越来越精准的费用预估和越来越方便的收费相关服务,但要实现完全由它们主导的“无感自由流收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ETC + 导航App” 仍然是体验最佳的组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