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TOGO多哥
 · 福建  

$华米科技(ZEPP)$ 对华米产品线的追踪

华米目前的在售主要产品线如下:

产品 推出时间 亚马逊一个月销量 评分 品类排名

BIP6 2025.03.31 过去一个月4000 2452条评分 智能手表8

ACTIVE2 2025.01.17 一个月1000 1843条评分 智能手表30

HELIO 指环 2024.07.16 一个月无 180条评分 智能指环733

REX3 2024.09.03 一个月500 1498条 智能手表181

REX3 PRO 2025.09.05 无 35条 智能手表219(排名看估计在500+的销量)

HELIO STRAP 2025.06.24 G 一个月3000 297条 活动追踪器6

BALANCE2 2025.06.24 一个月400 104条 智能手表324

UP OWS 耳机 2024.10.16 一个月300, 224条 开放式耳机137

注:亚马逊的销量排名是动态的,可能每小时都有调整,此外,海外市场部署了大量的线下渠道,亚马逊大约只占总销量的约20%。

总体上,青春线最低价的BIP6和ACTIVE2还是相当能打,尤其BIP6,前一段排名都掉到15,近期又上升到6至8位。

中档定价279的REX3也相当可以,已经一年了还有180位左右,说明作为公司推出的最成功的户外表的地位还是稳定的,主要是性价比关系。目前有消息指公司将在Q4推出 REX3 T,可能定价为179,其实是材料减配以后的农民版,估计销量也不会太差,主要目标是预算不足的客户。

高档399的R3 PRO一度冲进135,目前在220左右的排位说明金色的还是不如战术黑,还可以观测一下10月25号上市的44MM口径的另外两种颜色能否冲一冲(从REDDIT的评论看,REX3系列对于手小的女性用户不友好,导致一部分客户作出其他选择,所以本次新推的44口径可以看一下这部分的需求),主观预测成绩至少会略超BALANCE2,但B2目前的后劲明显不足了。

B2其实是商务与运动的均衡系列,主要对标苹果、华为这一类的竞品,在生态上有一定的竞争劣势。纯户外的REX系列对标佳明。颂拓,目前看还是相当能打的,并且专业用户的测评也比较好,目前R3PRO的亚马逊评分4.8,比R3的4.5还高,但是由于绝对价格的关系,它的销量大概率会小于R3,所以排名也会低于R3。

从目前的评测来看,我个人比较认同以下观点:虽然有人认为它可以代替1000价格的佳明FINEX8,那么在部分专业运动性能上还是有显著差距的;但是打起469的 instinct 3,那是全方位的性能碾压。

此外,HELIO STRAP原来在8月下旬已经上架京东,目前销量也是1000+,和R3PRO平级,目前在部分区域已经断货了,估计公司未来还得上调销售量预期。

UP OWS 耳机我认为也是不错的一个产品,目前未在国内上市。

其实从去年起,中国市场已经超过印度,今年超过北美,成为智能手表最大的市场。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于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多达15%的销售补贴,有力促进了消费,其中华为增长52%,小米增长38%,小天才增长21%。

如果从潮电智库的全球出货量统计来看,24年华米的出货量大约在11至12位之间,苹果为34.63KK,华为21KK,小米12.73KK,佳明8.64KK(第7位),第10位的FASTRACK为3.08KK。而今年7月披露的单月数据,华为2.44,苹果2.43,小米1.25,佳明0.85(第5位),华米0.23(排第9位)。即华为、小米由于中国市场的高增长获得了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华为在国内的销售量占其全球销售的四分之三,而苹果、三星的全球份额是下降的,没有分到最大的一个蛋糕。而户外表方向上的玩家佳明和华米均有较大进步,可能是因为户外活动的人群基数增长,导致这一分支的增速高于整个手表大盘,因为这两家的基本盘均不以国内为主。

但是反过来,这也形成了华米未来的一个增长空间,目前佳明的市值是490亿美元,营收是华米的约30倍。作为一个行业后起的追随者,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挖墙角,毕竟一直到了24年Q3推出的REX3,专业领域才开始承认说,华米在某些方面能够打得过佳明的竞品了,而不是单纯走廉价路线的性能垃圾,这个赛道上目前还有颂拓、高驰、POLAR之类的玩家,只不过大家都是对标佳明罢了,华米还算是相对领先的身位。我个人认为,公司重视后端快速迭代的这种技术先行的思路,可能会慢慢扩大对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初始不如别人不要紧,你改进BUG的速度比别人快N倍,那么就一定越来越完美。而这一点,恰恰必须做到全栈自研才可以,否则你想快速修改BUG,那就必须依赖芯片供应链伙伴的工程师的效率,但是手表玩家因为总出货量的原因,却并不是供应链的重点对象。

其实中国的手机产商当年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同产商的竞品,其实都是用的高通的同一款芯片,那么他凭什么做出自己的差异化,又凭什么和自研的苹果去打效率战?最后就是越来越多的手机商开始自研芯片,虽然这条路也并不好走,但是越早意识到,越早形成技术壁垒的产商,比如华为,它就相对其他的竞争者更有优势一些;而没有自研芯片的产商,在当年可能红极一时,但后面很多都消失掉了。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高增长的中国市场,我认为公司在未来也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营销想法而不象原来的那么佛系。此外,类似REX3的农民版这种的思路,对于亿通也是相对有利的,也包括HELIO STRAP的放量。作为芯片供应商,反正每件产品就是一个黄山3+传感器的组合,越是低价走量对其就越有利。反而是另外一些策略,比如国内坚持在继续销售BIP5的尾货,就是不上海外大爆的BIP6,对亿通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BIP5用的是NXP的芯片+鲸鱼微的传感器;同样,如果蓝牙突破的话,那么也是每件产品配置一个,直接就把中科蓝讯的供应份额替代掉了。所以,对于鲸鱼微的未来空间,除了华米的营收之外,还取决于华米决定要将几个组件进行自研,以及在性价比上能够做到多好(它主要是需要实现自己独有的一些设计理念,对于通用的版本可能是非标的)。

举个例子,META其实一直有想做带摄像头功能的智能手表,其他产商没做是因为实现的硬件上设计和加工的技术难度很大,而使用效率又很低。目前手表的通用解决方案都是直接用的手机的摄像功能共享,或者是用蓝牙遥控手机或相机的摄像功能,还更便捷;但是META的想法有所不同,它这个镜头是用于做AR的一些功能加强,比如手势控制和识别,所以就得和产商专门去定制一个技术解决方案,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研。

至于当前50左右的股价,有可能已经完全反映了公司到Q2的成长性,未来的数据仍然需要验证。

个人认为:高管的不断抛售,可能是一个中性的行为,从电话会议的信息来看,它历史上有比较多的职工期权,行权价格分布在1.5至5之间,当前的价格在6以上,所以职工有意愿抛掉原来的股票,再进行期权的行权。

仅就当前的销售数据来看,Q3应该能够实现原定的目标,而Q4也还会持续一定的增长,因为6月底推出的两个产品和9月推出的R3PRO,至少一个已然多次断货的大爆,另外两个作为中端品种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理由是8月4日召开的二季度电话会议中,当时认为B2受市场欢迎的程度有拉动了Q3的销售(B2作为6月24日上市的新品,此时已上市一个半月),而R3PRO在国内各平台的首月销售数据已超过B2的首月,但是B2是299,而R3PRO是399的产品,在销量打平的前提下,营收要多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