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常常在想:
其实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了,而是“谁能忍得住,看它做成”的问题。
现在是已经起来了。
你说消息多不多?不少。你说逻辑清不清?清得不能再清了。
但偏偏,有些人还是忍不住了。割了、走了、化缘去了。
但说句实话——
能看到好标的是能力,能拿得住才是智慧。
⸻
一则不太起眼的消息,其实藏着大事
今天,“交信北斗畅行服务”发了一篇公众号。
你可能不看公众号,也可能看了标题就滑过去了,但这条新闻,恰好接住了几天前河北省工信厅发布的重磅内容——
《河北省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原来公司说的“2025年要做完”的计划,现在正式确认延伸到2027年。看上去是延后,但本质上是加速落地的路径更清晰了。
这份行动方案里提到一点特别关键:
“要落地,就得有标准;有地方标准,才能有执行依据;做成了,还能上升成国家标准。”
河北,不就是那个快接近100万套签约量、又紧挨首都、承载着军工物流工业大后方任务的地方吗?
这,就是标准要诞生的地方。而谁来做标准?
信息发展,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参与写“说明书”的人。
⸻
河北不是起点,但是标准的原点
你可能还记得,早在七月,交信北斗海南就和河北空天信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了战略协议。
“没听过这家公司?”没关系。
它的地位,不亚于三大运营商地方公司。
为什么这么说?
2024年初,整个北斗前装/后装体系一共只有6个试点项目,其中第一个项目就是河北空天信息承做的。那时候3+6+1还没提出来,试点项目就已经开始动手了。
因为河北真的很特殊:
• 它是北京的影子城市,几乎承接了首都的一切外溢功能;
• 全国发放营运证是有限额的,京津冀的车队很多都注册在河北;
• 订单量大到三大运营商地方公司扛不动,只能让直属央企来做。
你能想象这量有多大。你也能理解,为什么河北延后了,但又必须做、而且要做最快。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了行动方案——因为真的要全力做了,不能再慢。
⸻
一旦有标准,其它省份会迅速跟进
还有个行业秘密:现在全国的装车方式,其实高度同质化。
终端差不多,安装也差不多。只不过谁先开枪、谁敢落地。
河北要是把这套标准体系做出来了,后面其他省份基本会一模一样复制执行。
就差这第一声枪响。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个闭环”吗?
⸻
从0到1、从1到10,不一样的公司节奏
这几天,我也和一些朋友聊过。
大家都在等“第一笔”——第一个数据订单,第一个分润,第一个公告收入。
但这家公司跟别的公司不一样。
别的制造业从0到1要好几年,从1到10还要等产能和订单爬坡。
但信发的路线是同步的。
你能想象吗?装车期+数据期双轮一起动,2025开始起量,2026就可能盈利释放。
同步启动、高毛利、低成本。
你说你能等吗?
⸻
乱大谋的,不是市场,而是人性
最近不少人说“先出去化缘,再回来加仓”。
你不妨看看他们之前是怎么来的,现在又怎么走的。
人性啊,改不了。短线思维就改不了。
今天涨3个点,急急忙忙上车;明天跌2个点,又急吼吼割肉。
一会儿盯着激励,一会儿催着签约,一会儿听到个传闻又说是不是实控人跑了……
你说这样的资金,是市场的朋友吗?
不是。是市场的流动性制造机而已。
而信发,从牛市启动之前就涨在前面,现在牛市真正起来了,短线资金正好该走一走了。
⸻
下一个闭环:自由流、国省道、标准化复制
第一闭环:装车期已完成。
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闭环——
自由流技术,国省道北斗自由流收费系统,基于北斗的标准化行业平台。
北斗不是一次性生意,是可复用型生意。
造飞机、造车都讲复用性。
而信息发展有那么高的复用能力、场景能力,还要解释什么?
⸻
收尾一句话:别因一时波动,毁掉整个谋局
市场最怕什么?怕你聪明一阵,糊涂一生。
最怕你图小利,断大势。
水涨船高,小不忍则乱大谋。
你只看到眼前3%的涨跌,却看不到整个行业5年的确定性。
那你最后赚到的,可能只是“看过这出戏”的一张门票。
而真正的果实,早就被拿得住的那群人,默默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