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正在崛起

用户头像
敬业的翻倍教主
 · 陕西  

$中文在线(SZ300364)$ $中国电影(SH600977)$ $曲江文旅(SH600706)$

趁着周末比较空闲,随便聊聊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对今年暑期电影的一些想法和猜测吧。

一、前言

电影作为文娱生活的核心载体,在经济与文化双重维度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经济引擎,又是缓解社会压力的精神良药。电影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全球化发行创造就业、拉动消费、带动文旅及衍生品开发,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为观众提供情感慰藉,以丰富多元的类型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娱乐需求,稳固文化消费自信心。这种具备"经济杠杆"与"时代镜片"特质的文化形态价值,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经济寄托。

从春节档到暑期档,从科幻大片到文艺佳作,从国内到国外,从小票房到大票房,中国电影正在一步步经历着波澜壮阔的发展。从1905年《定军山》的诞生到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中国电影历经百年沧桑,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本土到全球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驱动下,中国电影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国产电影市场份额也在持续稳固,不仅创造了"史上最强春节档"的票房奇迹,更通过《流浪地球》系列等科幻巨制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坚持守正创新,既以《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片凝聚民族精神,又以《长安三万里》等文艺佳作传承文化血脉,成功开辟了兼具商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正稳步向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迈进。

二、电影创作的艰辛

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电影产业作为我国“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本身的创作之路从来都是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荆棘之路。从前期筹备的漫长煎熬到拍摄现场的日夜奋战,从剧本反复打磨的灵感枯竭到特效制作的精益求精,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电影人的心血与汗水。导演要在艺术表达与市场期待间寻找平衡,演员要在角色塑造中突破自我,摄影、美术、特效团队更要以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呈现。

然而,中国电影的创作不仅是一次艺术远征,更是一场文化长征,它肩负着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从《流浪地球》展现中国科幻的想象力,到《长安三万里》传承中华诗词之美;从《我和我的祖国》凝聚民族情感,到《哪吒之魔童闹海》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中国电影正以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精神内核,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正是这种对文化使命的坚守,让中国电影在艰难的创作历程中,依然能铸就一部部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精品力作,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一部优秀电影的诞生,往往要经历数十稿剧本修改、上百个拍摄日的高强度工作、数千小时后期制作的精雕细琢,期间还要面对资方压力、市场风险和舆论争议等多重考验。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才铸就了银幕上那些打动人心的光影传奇,让中国电影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三、电影产业规模

中国电影产业目前正呈现出“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并存”的良好发展趋势。近20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票房与市场基础实现跨越式增长。2012-2019年票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2.3%,2019年达642.66亿元峰值。银幕总数从2012年的1.8万块增至2024年超9万块,稳居全球首位。

产业升级与内容多元化成为核心趋势。国产电影正在崛起,2024年国产片主力票房占全年票房的78.68%,比如主旋律影片《长津湖》、类型化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及科幻片《流浪地球2》等。观众需求更多元,现实题材、动画等类型持续发力。同时,短视频营销、点映等新模式提升市场渗透率,AI、虚拟制片等技术推动制作工业化,《深海》的粒子水墨技术便是例证。 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封神第一部》登陆21国影院,《热辣滚烫》入围北美颁奖季,中国电影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并重”,以创新内容与技术为驱动,稳步迈向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四、电影技术的应用

电影制作技术也不算升级迭代,以AI为核心实现智能化升级,推动创作流程革新与视觉效果突破。AI技术深度融入全流程,从剧本创作到后期特效,显著提升效率与创意。虚拟制片与实时渲染技术取得突破,AI驱动的动作捕捉、数字人生成等打破传统拍摄限制。国产电影技术基本完全实现自主可控,构建起完整的技术生态链。以中影虚拟拍摄系统、可灵AI等为代表,中国在数字资产库、智能工具链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将现代化技术创新应用于电影的创作当中,无疑为中国电影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使其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与独特的影响力。

五、暑期电影的看法

①今年的暑期无疑有些偏冷,与往年相比呈现显著下滑态势。更与这个炎热的夏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今年暑期电影票房不佳也从侧面反应了当前经济形势,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居民消费能力减弱,非必要娱乐支出缩减,叠加影院票价高位运行,进一步抑制观影需求。二是短视频、短剧等线上娱乐形态持续分流观众注意力,碎片化消费挤压传统影院市场空间。三是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缺乏兼具口碑与票房号召力的爆款影片,难以有效激发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

②截止目前,暑期票房仅35亿多点,与2023年的206.2亿和2024年的116.43亿相差甚远,受消费意愿下降、线上娱乐分流及优质内容缺失影响,市场热度显著低于往年,呈现低迷态势。同时也缺乏超10亿影片,头部效应明显不足。

③就近期比较热门的几部电影(仅指国产电影)来看,包括了已上映的《罗小黑战记2》《长安的荔枝》《聊斋:兰若寺》《你行你上》《恶意》以及即将上映的《731》《南京照相馆》等。那就仅从扎堆7.18上映的几部票房数据观察,目前罗小黑2、长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3部合计票房还未超2亿。按照猫眼预测昨天大盘总票房预估为1.7亿多,实际只有1.3亿多。如果除去预售,3部加起来首日票房仅8千万左右。

④猜测一下谁会成为这个暑期的黑马,目前来看人气最高的是731,其次是长安的荔枝、罗小黑2、你行你上。我的观点:731、罗小黑2、长安的荔枝都有机会成为黑马。

数据方面,算上点映长安的荔枝刚过1亿,罗小黑2刚过5000万,你行你上3500万。昨天下午6点还在说荔枝,下午票房冲的确实挺猛的,小黑2从上午的票房占比40%+就一路掉,到昨天结束荔枝仅差20万左右就超越小黑2了。

【今天小黑和荔枝正在你追我赶,日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再看看具体情况:

A:猫眼评分:罗小黑2为9.7分(3.1万人评论),长安的荔枝9.6分(2.8万人评论),你行你上猫眼还为出分。

B:豆瓣评分:长安的荔枝7.7分,你行你上6.7分,罗小黑2暂无评分。

C:评分主体和角度不同,一般猫眼上的评分相对较高,受众主要是普通观众,主要以个人感官感受为主。而豆瓣评分以影视爱好者、影迷为主,用户相对小众,评分也较为严苛。直白点就是一个业余一个专业,但我相信大众的口碑才是王道。

D:从大众评审角度,三部电影评分应该差不多,但豆瓣已给的6.7和7.7的评分就相对偏中低水平了,希望小黑2能稍微高点吧。

E:从宣发营销的角度看,罗小黑2总传播10.15亿人次,长安的荔枝107.45亿人次,差不多十分之一,你行你上总传播9.55已人次,与小黑2差不多。宣发上长安的荔枝完美胜出。

F:想看数据:罗小黑2为20.9万(映前20万、映后9000)、长安的荔枝40.4万(映前40,映后4500)、你行你上20.5万(映前20.2万、映后2700),罗小黑2小幅胜出。

G:观影人次:罗小黑2为140.3万,荔枝276.9万,你行你上94.5万,荔枝胜出。

H:排场效益:罗小黑2为1.1,荔枝0.8,你行你上0.6,小黑胜出

综合以上数据,目前罗小黑暂时胜出。

个人结论:就这三部电影来说,我更倾向于小黑2为黑马(如果整个暑期的话,更倾向731)。

⑤最终票房

上映前一周数据无疑是最好的,由于昨天本身是周五票房不及预期可以理解,但真正发力我觉得还得是周末,大家都有时间,所以这个周末两天票房数据可能会超预期。

个人乐观最终票房预估:罗小黑2(6-10亿)、长安的荔枝(8-12亿)、你行你上(5-8亿)

⑥最后再说一下热门的几部电影相关的上市公司

《罗小黑战记2》:

中文在线(300364.SZ):拥有《罗小黑战记》IP运营权,联合出品该电影。 万达电影(002739.SZ):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影片。

《长安的荔枝》:

曲江文旅(600706.SH):旗下西安曲江影视为电影联合出品方。 中国电影(600977.SH):通过长影集团间接参与影片。

《你行!你上!》:中国电影(600977.SH)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影片。

《731》:中国电影(600977.SH)通过长影集团间接参与影片。

———————————————————-

最后预祝暑期档电影票房大卖,虽然要再出一个像哪吒2那样现象级的基本没有可能,但还是得祝暑期档有个好票房,当前35亿确实有点低于预期,但暑假也才过了一半,下半场大家都发力吧,先干到100亿以上再说。周末有空的也可以去影院感受一下暑期的热烈,为电影票房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周末愉快。

#暑期档# #电影产业# #电影票房#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