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困境
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2.22亿元锐减至13.62亿元,累计降幅近四成;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三年分别亏损2.14亿元、5.32亿元、4.84亿元,累计亏损超12亿元。2024年年报被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直接触发其股票简称变更为“ST正平”。
债务高筑:2024年年末,正平股份总负债高达66.34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0.9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流动负债占比过高,短期借款为11.8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82亿元,叠加应付账款22.89亿元,形成了短期债务集中兑付的巨大压力,而同期货币资金仅为1.97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现金流紧张: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为-4.4亿元,连续两年出现净流出,且净流出规模较2023年的-2.97亿元进一步扩大,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难以依靠经营活动现金流偿还债务。
业务困境
传统基建业务萎缩:作为占比超90%的核心支柱,正平股份建筑业营收从2022年的20.78亿元降至2024年的12.9亿元,毛利率更是从7.85%断崖式下跌至-7.08%。部分在建项目施工进度不及预期,大项目中标额下降,新中标项目尚未形成较大产值,导致整体盈利能力崩塌。
新业务进展缓慢:公司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业向新能源建设、智算服务领域转型,但截至2024年底,相关业务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例如,与青海省海东市政府、内蒙古通辽市政府和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集团等建立的合作关系,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相关项目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内部管理困境
资金占用问题:2024年,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水利实业有限公司的少数股东贵州欣汇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存在对贵州水利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4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1,754.9219万元,截至2025年5月30日,相关被占用的资金尚未收回。
违规担保问题:2024年6月20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金生辉以公司全资子公司格尔木生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海东市平安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名义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宁分行签署了《保证合同》,约定生光矿业、海东平安驿为公司控股股东控制的青海陆港物流有限公司3500万元借款向兴业银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截至2025年5月30日,上述违规担保情形尚未解除。
内部控制缺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表明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影响了公司的规范运作和风险防范能力。
外部环境困境
行业竞争加剧: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签订合同总额、新签合同额均有下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导致公司获取新订单的难度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政策风险:地方基建项目审批放缓,拿新订单难上加难,对公司传统基建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