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朔科技(SZ301275)$ 昨天我们只是看了公司的业务,觉得有意思。但这个小的一个东西,是否有技术含量,未来的增长潜力如何,是我们要关注的。
我们还是调用一下AI,分析分析竞争状态,护城河。
汉朔科技在电子价签及零售数字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以下企业:
国际头部厂商:
SES-Imagotag(法国):全球电子价签市场份额第一(2023 年约 31%),技术积累深厚,专利布局广泛,尤其在欧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1212。
Pricer AB(瑞典):专注于电子价签系统,以高精度和稳定性著称,在欧美市场拥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2023 年全球市场份额约 10%121。
SoluM(韩国):以性价比优势在亚洲市场扩张迅速,2023 年全球市场份额约 22%,与汉朔科技在东南亚、日本等区域形成直接竞争121。
国内竞争对手:
杭州智控网络:国内较早布局电子价签的企业,主要服务中小型零售商,市场份额较小(国内不足 5%),技术迭代速度较慢1。
京东方:在电子纸显示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但其电子价签业务更多聚焦于硬件供应,未形成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不足 5%。
汉朔科技构建了多维度的竞争壁垒,使其在全球市场中持续领先:
技术壁垒与专利布局:
自主研发的HiLPC 协议(高密度低功耗蜂窝无线通信协议)支持单门店部署数百台基站,单基站每小时可更新 6 万片价签,抗干扰能力行业领先,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 60%414。截至 2024 年 6 月,拥有境内外发明专利 116 项(含 48 项境外专利),并主导制定《物联网电子价签系统总体要求》等国家标准,技术路线与国际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413。
市场地位与客户粘性:
国内市场垄断性优势:2023 年国内电子价签市场占有率高达 62%,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深度绑定华润万家、多点集团等头部零售商112。
全球化先发优势:在欧美、澳洲等成熟市场服务超过 400 家客户,包括 Auchan、Aldi、Woolworths 等国际零售巨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客户复购率超 90%1220。
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构建 “硬件 + 软件 + 数据” 的 All-Star IoT 平台,覆盖电子价签、智能购物车、AI 相机等硬件,以及 SaaS 云平台、数据分析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方案1422。与微软合作开发零售 AI 解决方案,成为微软中国区首家获得 “零售 AI 认证” 的 ISV 合作伙伴,进一步强化技术领先性1617。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采用 “国内研发 + 全球交付” 模式,依托长三角供应链(国产化率超 80%),实现成本控制。同类产品价格较国际竞争对手低 15%-20%,但毛利率保持在 40% 以上1320。
基于行业趋势和公司战略,汉朔科技未来三年营收增速有望维持在 **15%-25%** 区间,具体驱动因素如下:
行业增长红利:
全球电子价签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3 年的 169 亿元增至 2028 年的 349 亿元(CAGR 13.2%),渗透率将从 15% 提升至 30% 以上。汉朔作为头部企业,有望以高于行业增速扩张6710。国内市场潜力更大,当前渗透率仅 15%,预计 2028 年将达 40%,公司在国内 62% 的市占率将直接受益22。
产能与市场拓展:
2024 年电子价签产能达 1.2 亿片,募投项目 “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 投产后,2025 年产能将提升至 2 亿片,支撑订单交付能力1822。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2024 年新增西班牙、马来西亚子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已超 90%,未来三年有望进一步提升911。
产品迭代与增值服务:
高端产品 Lumina 液晶价签(支持广告投放、消费者交互)和 AIoT 解决方案(如智能购物车、巡检机器人)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 年该业务增速超 30%916。SaaS 云平台服务收入占比从 2023 年的 5% 提升至 2024 年的 8%,未来三年目标达 15%,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822。
风险因素:
竞争加剧:SES-Imagotag 在欧洲市场发起专利诉讼,可能影响汉朔的市场拓展2。
汇率波动:90% 以上业务为出口,美元、欧元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净利润11。
技术替代:若电子纸显示技术出现颠覆性创新(如彩色电子墨水技术突破),可能对现有产品造成冲击6。
汉朔科技凭借技术壁垒、市场地位和全球化布局,在电子价签行业占据显著优势。未来三年,公司有望通过产能扩张、产品升级和新兴市场开拓,实现营收的稳健增长。保守估计,2025-2027 年营收增速将保持在18%-22%,到 2027 年营收规模有望突破 80 亿元。长期来看,随着零售数字化渗透率提升和 AI 技术应用深化,公司市值增长空间广阔。
这个结论有点偏乐观,感觉像券商研究员所做的推断和预测。作为第一大人口消费市场,我其实更关心未来三年中国市场的发展。它的渗透率如何:
国内电子价签普及率目前确实低于欧美市场(2023 年国内渗透率约 15%,欧美约 30%),这一现象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但从行业趋势和技术迭代来看,未来 3-5 年国内市场存在集中爆发的潜力,具体分析如下:
初期投入高:单店电子价签系统(含硬件、基站、软件)成本约 10 万 - 50 万元,对中小型零售商(占国内门店总数 90% 以上)而言门槛较高。而传统纸质价签单店年均成本仅数千元,替换动力不足。ROI(投资回报率)认知模糊:电子价签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人力成本(如每周调价人力节省 70%)、提升价格策略灵活性(促销响应速度从 24 小时缩短至分钟级),但多数零售商缺乏数字化意识,难以量化评估长期收益。
中小商户占比高:国内连锁化率仅约 15%(欧美超 50%),大量夫妻店、区域小连锁缺乏 IT 系统支撑,甚至未实现 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难以兼容电子价签的数字化要求。技术接受度分化:头部企业(如华润万家、永辉)已规模化应用,但腰部及以下零售商更依赖人工操作,对 “无纸化”“智能化” 存在抵触心理。
环保政策未形成强制力:欧美通过《包装与印刷品法》等限制纸质浪费,而国内尚未出台类似法规,电子价签的 “环保属性” 未能转化为刚性需求。行业标准滞后:电子价签与零售 ERP、会员系统的接口标准不统一,导致跨品牌兼容性差,部分企业因担心 “技术孤岛” 而暂缓投入。
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电子纸屏(EPD)主要由元太科技(中国台湾)、京东方供应,国内厂商议价能力弱,硬件成本下降缓慢。服务网络不完善:国际厂商(如 SES-Imagotag)在国内仅提供标准化产品,缺乏本地化定制服务;国内厂商(如汉朔)虽已建立服务体系,但覆盖范围仍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规模效应显现:汉朔科技等国内企业 2023 年电子价签产能达 1.2 亿片,预计 2025 年突破 2 亿片,硬件成本有望从当前 30 元 / 片降至 20 元 / 片以下(接近欧美头部厂商水平)。技术迭代突破:彩色电子纸(如元太科技 E Ink Spectra™)预计 2025 年量产,支持全彩显示和动态广告,可提升价签附加值(如广告分成模式),推动零售商从 “成本项” 转向 “盈利项” 看待。
双碳目标驱动:国内 “十四五” 规划明确零售业绿色转型要求,电子价签可减少纸质浪费(单店年省纸约 300kg),未来或纳入地方政府环保考核指标。连锁化率提升:预计 2025 年国内连锁零售门店占比将达 20%,连锁企业更倾向于标准化、数字化改造,成为电子价签早期 adopters(如便利蜂、罗森已试点)。
人力成本上升:国内零售行业平均人工成本年增 8%-10%,电子价签的 “降本” 属性(单店年均节省人力成本 5 万 - 10 万元)将成为核心卖点。即时零售与全渠道融合:美团、京东到家等平台要求线下门店实时同步线上价格,电子价签可实现 “一键改价、全渠道同步”,避免价格纠纷(传统人工改价错误率约 5%)。
租赁与 SaaS 化:汉朔推出 “硬件租赁 + SaaS 订阅” 模式(如每月 1000 元 / 店),降低初期投入门槛,2023 年该模式订单占比已达 35%。数据增值服务:通过价签内置传感器(如客流量统计),为零售商提供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预计 2025 年数据服务收入占比将超 10%,形成 “硬件 + 数据” 双轮驱动。
2024-2025 年:导入期
头部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大润发)完成全国门店改造,一二线城市便利店、生鲜超市渗透率提升至 30%,市场规模年增 25%-30%,达 50 亿 - 60 亿元。2026-2027 年:爆发期
技术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中小连锁企业加速采购,彩色电子纸和 AI 功能(如动态定价)普及,渗透率突破 50%,市场规模有望超 120 亿元,CAGR(复合增长率)达 40%。
风险提示:若经济下行导致零售企业缩减 IT 预算,或彩色电子纸量产延迟,可能使爆发期延后 1-2 年。
国内电子价签普及率低是成本、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但未来 3-5 年,在成本下降、政策驱动、数字化刚需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将进入 “规模扩张 - 成本下降 - 应用深化” 的正向循环。预计 2027 年国内渗透率将达 40%-50%,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汉朔科技等本土企业有望凭借本地化服务和性价比优势,占据 70% 以上市场份额。
这个渗透率还是偏乐观,但我觉得市场还是比较有潜力,可关注一下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