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股份(SH603613)$#今日话题#
以下个人思考:
国联股份VS京东工业:估值对比与国联千亿市值合理性分析
国联股份与京东工业备受关注。本文将简单剖析两者的差异,论证国联股份当前估值被低估,以及其千亿市值具备合理性。(特别提示:文章仅供讨论、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差异显著
国联股份作为B2B垂直电商领域的佼佼者,凭借“低毛利、大批量”的策略,深入产业链,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各环节,像涂多多等业务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京东工业采用C端模式服务B端,聚焦高毛利的定制化成品,2022年其市占率为6.8%,主要通过京东强大的物流与数据中台能力,高毛利、零散、服务制造业和能源业等领域,拥有超1万家重点客户,长期批量配套较少,以大企业维修配件为主。
盈利水平与估值现状:反差强烈
从盈利上看,2023年国联股份实现利润14亿元,若排除舆情干扰,当时利润大概率能达到20亿元 。而京东工业在2024年的利润为7亿元。对比当前估值,目前国联股份仅216亿元,市盈率约14倍。京东工业估值近500亿元,市盈率约71倍 。国联股份的利润规模是京东工业的2 - 2.8倍,但市盈率不足后者的1/5,两者形成鲜明反差。
国联股份估值被低估的原因
1. 盈利与估值严重倒挂:参考京东工业71倍的市盈率,若国联股份按14亿元利润计算,合理估值应达1000亿元(14亿×71倍) 。若按20亿元利润计算,估值更是高达1420亿元,远超当前216亿元市值,可见国联股份当前的估值与盈利水平严重不匹配。
2. 行业与政策利好加持:从行业发展来看,产业互联网发展势头正盛。同时,产业互联网是“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重点方向,政策大力支持。国联股份积极布局“云工厂计划”,已连接200余家工厂,并且发力跨境出口业务,高度契合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因舆情重大影响当前估值未能充分体现这一优势。
3. 竞争优势独特:在垂直行业的数据积累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上,国联股份有着深厚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壁垒。与京东工业C端延伸的模式不同,国联股份在自身领域精耕细作,且二者并非直接竞争关系,各自在所属赛道都具备增长空间,这也使得国联股份当前的低估值显得不合理。
国联股份千亿市值的合理性分析
1. 短期合理估值:短期结案情况下保守按照50倍市盈率计算(低于京东工业的71倍),以国联股份14.55亿元利润估算,其合理估值应为728亿元 ,从短期静态角度看,国联股份的估值被严重低估,千亿市值也具备合理性。
2. 看中期增长潜力:案子结束,展望未来,随着B2B电商在市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叠加国联股份跨境业务的不断拓展,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诺如26年因25年案子落地老客户回归、业务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预计利润在24亿元以上,预计26年整体市场环境热情高涨下的50增长情况,国联股份的估值按京东估值算有望攀升至1700 - 1800亿元 ,如明年指数走大牛市,这种增长速度、给100-120倍市盈率都不足为奇、对应2400—2880亿。当前216亿元的市值显然远低于其应有的价值。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个人观点,仅供讨论,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需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