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icefighter
 · 广东  

看到巴菲特投资哈雷摩托的案例,想起了哈雷摩托的现在。

我首先得感慨巴菲特的小心谨慎。

其次,从哈雷和同行的产品线对比来看,同行既有大排量也有小排量,反脆弱能力反而更强。

这也是有意思的一个案例。

有股东质疑道:为什么当时借钱给哈雷·戴维森,而不是抄底它的股票呢?

伯克希尔答道:要借钱出去,只需确认哈雷公司不会破产就够了,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要买它的股票,还需确认哈雷会繁荣昌盛,这个问题则是很难回答的。

//并不是所有的摩托车品牌都在经历艰难时期。像凯旋(Triumph)、宝马(BMW)和本田(Honda)等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它们都有大排量的车型,但它们的产品系列中很大一部分也专注于中小排量。

哈雷的大多数摩托车对于现代摩托车骑手来说又大又笨重,而且价格贵得离谱。当然,它们可能是标志性的车型,但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该公司本有机会通过将入门级的 350 车型引入美国来实现产品组合的多样化,但这一计划尚未实现。考虑到近期对小排量摩托车的需求,我不明白为什么该公司不专注于扩大其 1000cc 以下车型的产品线。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