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科技转让控制权的猜想

用户头像
修心的船长
 · 浙江  

旷达科技的控制权没有按设想的转让给安徽地域的国资委,而是出乎意料的转让给了株洲国资委,我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案头工作后,有了如下的一些猜想:

一、如何看待沈介良的操作?

有人说沈介良在芯投薇滤波器量产前夕转让控制权给株洲国资是把到手的桃子拱手出让,可能是因为资金问题,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次精明的战略安排。

1. 创始人功成身退,实现财富传承。沈介良先生72岁,早已辞去董事长职务。此次交易让其一次性回收22亿现金,同时仍保留市值超15亿的股权(按停牌前股价计),实现了从“控权经营”到“财务投资” 的平稳过渡,是对其数十年创业生涯的圆满交代。

2. 借助国资力量,迅速扩大滤波器业务。高科技制造最容易踩坑的两大问题:良品率和快速规模化提升产能利用率。前者决定了利润率,后者决定了现金流和成本竞争优势。芯投薇的产线是从日本nsd调来的工程师调试的,调试最大的难点是参数调节,而日本nsd的工程师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良品率这块我姑且认为可以达到90%以上。而第二个点我认为才是关键,滤波器是射频模组的关键模块,但是无法直接售卖给下游客户,需要通过射频模组厂家,这块的放量需要时间,而对于已经有巨大前期投入的芯投薇而言,快速实现规模销售,对提升估值非常有帮助。引入株洲国资,可获得:

* 资金支持:国资平台能提供更稳健的低成本资金,助力芯片业务跨越量产瓶颈。

* 产业协同:株洲是重要的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旷达科技的主业是汽车内饰,与当地车企(如中车电动、北汽等)合作潜力巨大,能为滤波器找到更多应用场景和订单。

* 信用背书:国资入主能显著提升公司信用,在获取银行授信、客户信任及政府支持方面更具优势。

3. 交易结构设计显露深意沈介良并非单纯卖出,而是“让度控制权+保留股权+放弃表决权”。这表明他:

* 真心放手:通过放弃表决权,确保国资控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未来决策摩擦。

* 保留分红权:依然能享受公司未来发展的红利,利益与新股东绑定。

* 看好长期价值:保留大量股权意味着他相信在国资主导下,公司价值能进一步提升。

二、株洲国资入主带来的多方面助力

株洲国资的入主,能为旷达科技的滤波器业务(主要通过芯投微开展)带来多方面资源,助力突破上述瓶颈:

1. 产业协同与封装能力注入:株洲国资投资的国创越摩已建成5G射频滤波器晶圆级封装线(WLCSP)和射频前端模块系统级封装线(SiP)。可与芯投微的芯片设计形成 “设计-封装”一体化能力(垂直整合),开发多应用场景产品。

2. 材料领域的潜在支持:株洲国资控股的德智新材(半导体用碳化硅材料企业)已量产CVD SiC涂层。这可能为芯投微的TC-SAW滤波器提供新材料支持,或在关键材料供应上提供更多选择性和稳定性,助力材料研发和成本控制。

3. 市场与应用导向:株洲国资强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整合(如联动中车时代半导体)。这为芯投微的滤波器产品指明了车规级应用方向(如智能座舱、车联网)。车规市场对可靠性要求极高,若能成功导入,将反向促进芯投微技术水平和品质管控能力的提升。

三、后续资本运作猜想

株洲国资选择直接现金购买股权+获取表决权的方式个人认为是在当前的节点有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但是可能面临其他国资竞争,所以用这种方式快速下手,拿下控制权后,再谋求资产整合。

至于可以整合哪些资产,个人认为新材料的德智新材会是不错的标的,不过还不够大,应该还有其他拼盘标的,留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