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体系(11)

用户头像
一凡帝诺维奇
 · 河南  

2,融资

①雏鹰之死

现金流,是生猪养殖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非瘟疫情前,生猪养殖行业仍然以散养户为主体,由于绝大部分散养户难以获取信贷支持,因此行业整体现金流增减几乎完全来源于盈亏。亏损消耗现金流,在行业现金流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削减产能以减少现金流消耗;而盈利则增加行业现金流,但行业往往需要积累一段时间的现金流才会开始重新扩张。这种行业结构导致的现金流特点是非瘟疫情前行业周期性较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养猪主体得到了一些外部资金的帮助,比如国有养猪企业,产业资本投资养猪业等,以及上市融资。

2010年,作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雏鹰农牧,被称为中华养猪第一股,也是后世流行语“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最早来源。雏鹰农牧上市后,不仅通过IPO募资数十亿元,而且有了上市公司身份,也突破了养猪企业难以贷款的障碍,向银行贷款也变得极为容易。

雏鹰农牧上市后,借助方便的融资渠道获取了大量资金,不仅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养殖产能翻倍,而且进行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包括在东北租赁数千亩土地建设原料种植基地;建设从主干铁路到自己饲料工厂的原料运输专用铁路;开发了特色品种藏香猪的规模化养殖;建设了当时全国单体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屠宰厂;开发了一些列猪肉制品,包括香肠培根午餐头等高温肉制品,腊肉香肠等常温肉制品,猪肉脯等休闲食品等;以及整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布局——连锁猪肉零售门店“雏牧香”。

“猪周期”一直是困扰养猪行业的难题,在当时,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向下游拓展,在屠宰、零售等环节获取相对稳定的利润以对冲养殖环节的风险,是产业应对猪周期的主流思路。雏鹰就是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启动了“雏牧香”项目。项目的思路是在全国铺开大量的门店,销售销售生鲜猪肉、小包装精分割猪肉、高端藏香猪肉以及雏鹰自有品牌各类肉制品等,为了推广“雏牧香”仅在央视就投入了数亿元的广告费,在很短时间内在全国开设了四百多家“雏牧香”专卖店,整个“雏牧香”项目投入了数十亿元。但是这一项目遭遇了彻彻底底的失败,相对较高的售价导致生鲜猪肉销量不佳,根本无法支撑起巨大的屠宰产能,单一的商品品类也根本无法支撑起高昂的门店运营成本。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的门店倒闭,个别门店也增加蔬菜、调料等品类,转型为生鲜小超市艰难生存。几十亿元可以说几乎完全打了水漂。

“雏牧香”项目的失败对雏鹰的打击是巨大的。由于项目的广告费、门店租金、门店装修等几乎都是现金支出,消耗了雏鹰大量宝贵的现金流,导致雏鹰的现金流逐渐紧张,虽然2016年的高猪价缓解了现金流紧张的局面,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在建工程由于无力支付工程款而处于半停工状态,到2017年时,甚至还有上市时募资项目仍未建成投产。

2018年上半年,行业再次陷入亏损,雏鹰有一次遇到了现金流的持续流出,下半年猪价虽然一度反弹,但是随着非瘟疫情的爆发,疫区养殖场户的恐慌性抛售导致疫区生猪价格再次大幅下跌,现金流再次流出。而疫情导致的存栏受损使得其可销售的生猪越来越少,可以获取的资金也越来越少。到2018年底,雏鹰甚至出现了养殖的生猪被活活饿死的惨剧。

当时很多媒体将雏鹰出现这一状况的核心原因归因于其盲目的扩张,尤其是在与主业毫不相关的电竞项目上投入数亿元更是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最主要原因。

雏鹰农牧出现饿死猪的惨剧,其前期的盲目扩张确实是主要原因,与与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产能受损和价格下跌也有重要关系。资但这些都不足以致命,导致雏鹰农牧现金流紧张到饿死猪的程度的直接导火索,还是2018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对民营企业大规模的断贷。

此时的雏鹰农牧经历了“雏牧香”项目的惨败,又经历了2018年上半年的亏损,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其存栏受损,生猪出栏量下降,经营性现金回流大幅减少,但这少量的现金至少可以保证剩余存栏生猪的维持。但是对民营企业的抽贷断贷导致销售生猪获取的现金会被银行直接截留用于偿还到期贷款,且偿还后不再续贷,最严重时甚至会要求其偿还未到期的贷款。银行的抽贷、断贷彻底截断了雏鹰的现金流,使得其无法为存栏生猪购买饲料,导致存栏生猪被活活饿死。

2019年,在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高歌猛进的背景下,雏鹰农牧这个曾经的中华养猪第一股黯然退市。但雏鹰的死并非毫无价值。2019年3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明确要求:稳定预期、稳定信贷、稳定支持,不得对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盲目停贷、限贷。协调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功能,为生猪养殖场户申请贷款提供增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财力给予必要的贷款贴息补助。

当时北方产能已经严重受损,而南方疫情已经开始蔓延,如果没有这一政策,可能绝大部分养殖场户包括上市公司都无法度过这一艰难时期。

雏鹰农牧用自己的死挽救了我国90%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