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分红50亿,分红比例提升至47.5%,同时,上半年净偿还负债56亿,少数股东股权减少20亿,分红、偿还负债与少数股东股权回购合计支出126亿,已经超过了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
而且,随着公司生产经营的持续改善,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降低负债,改善公司资产负债表,同时不排除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
国内经营利润主要用于降低负债和分红,而本次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也将不用于国内养殖产能的建设,充分说明了牧原响应有关部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股东回报的号召。
牧原通过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同时在国内积极探索产业互联的机会,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寻找新的战场,为股东持续开拓利润增长空间。
一,成本优势凸显
牧原在年初提出全年12元/公斤和年底11元/公斤成本目标时还被媒体广泛质疑,甚至很多股东对此也将信将疑。但在秦董事长的带领下,十几万牧原人共同奋斗,实现了前七个月成本逐月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成本相对领先的企业中唯一实现成本持续下降的。牧原7月成本已经下降至11.8元/公斤,不仅是非瘟后上市公司中第一家突破12元/公斤关口的,而且同口径下对比,与上市公司第二名的成本差距拉大到0.5元/公斤左右。
而从目前降低成本至11元/公斤的路径也是十分清晰的。一是育种改良的结果逐渐体现到出栏商品上,二是疾病净化持续推进改善了猪群的健康状态,三是基层员工赋能与一线干部持续的选拔培养。
上述这三条路径都离不开智能化系统的支持。而这也是未来实现十元以下成本的长期路径。在技术上:持续推动生猪育种改良、疫病净化和智能化进化,在管理上,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跨区域交流以及智能化系统赋能。
二,股东回报提升
我个人原本预计最早要到2026年中期分红时提高分红比例,没想到这次提高分红比例比我预想的早了整整一年。
虽然年初生产部门对降本目标非常有信心,但财务部门必须以最保守的打算来进行资金规划,之前40%的分红承诺也是基于保守的预期,因此今年成本下降符合预期带来的就是远超保守预期的现金流入,给了公司提高分红比例的底气。
而未来一年半40%的分红比例承诺同样是基于保守的市场行情和生产经营预期,只要成本持续下降符合预期,给公司带来的现金流就会超过保守预期,从而可以以高于承诺最低线的比例进行分红。
三,港股上市与海外发展
在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当前进行综合产能调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牧原坚持通过持续创新提升效率、创造价值为企业的核心和基础,同时以海外发展和产业互联作为公司向外输出自身先进技术的载体,内寻价值,外求发展。
本次香港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业务和技术研发,不用于国内养殖业务发展,将自己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验输出到海外。目前在越南提供技术服务已经取得成绩,未来将很有可能参与到香港养殖综合体的竞标中,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很有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更深程度的参与。
四,产业互联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是行业中几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是要行业中大部分生产主体都要有效率的提升,同时淘汰那一小部分生产效率过低的落后产能,实现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优秀企业帮扶、带动落后产能,还需要对那些生产效率持续低迷难以提升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进行清理,根据行业整体效率提升进度,通过加强监管,不断提高行业门槛,系统性的提升行业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同的养殖主体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也是并不相同的,有些缺技术,有些缺资金,有些买不到质量稳定的仔猪,有些人猪养大了又担心被经纪人坑骗,还有些养殖场户既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而是希望能够规避行业的疫病风险和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牧原希望通过推动产业互联,为合作的养殖场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牧原已经为很多合作方提供了从勘探选址、圈舍设计、施工建设、仔猪种猪饲料销售、技术服务、商品猪代卖等一条龙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生产成绩。
对自己的仔猪、饲料客户,牧原提供协调贷款、平台代卖育肥猪、猪粪还田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
牧原还可以为有需求的养殖场提供智能化设备的定制化服务,根据目标养殖场的规模、设施、风险等提供针对性改造,并提供AI预警、AI诊断等智能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