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的商品猪销售(中)

用户头像
一凡帝诺维奇
 · 河南  

三,非瘟疫情后的商品猪销售

牧原非瘟疫情后在商品猪销售上最大的改变就是竞价销售模式和牧原肉食的快速发展。

1,竞价销售

随着疫情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生猪交易市场逐渐恢复正常,牧原的生猪销售也要重新面临市场竞争。同时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牧原的出栏量越来越大,传统的销售人员与经纪人对接的销售模式效率太低。因此牧原尝试并推广了竞价销售模式。

生产部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订第二天的出栏计划并传达给销售部门,销售部门根据不同猪场、不同体重段、不同数量、不同品级制定不同的销售批次并提前传达给客户。第二天竞价开始后,客户根据自己需求,对不同批次的生猪进行竞价,竞价结束后,价高者得。

客户需要在牧原的销售系统注册账户并缴纳保证金方可参与竞价。竞价成功后如果不能及时缴纳竞购批次商品猪的货款将从保证金中扣除。

由于牧原商品猪品质比较稳定而且供应充足,屠宰企业没有采购散户生猪时的宰后肉质不稳定的风险且采购难度更低,而且竞价系统价格透明公开,因此越来越多的屠宰企业选择跳过生猪经纪人直接通过竞价系统从牧原采购生猪,生猪经纪人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2,对牧原肉食的商品猪销售

牧原的自有屠宰企业开工经营之初,整体产能较少,开工率较低,屠宰量并不大,对牧原的商品猪销售影响并不大。2021-2022年虽然屠宰产能持续建成投产,但是当时牧原屠宰业务以提高高收入客户占比为主要经营目标,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202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牧原屠宰业务将提高白条销量、提高屠宰开工率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自宰量占比逐渐提高,对牧原的商品猪销售也开始造成较大的影响。

牧原肉食业务在公司内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业务单元,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自动化研发、人员招聘与管理、生猪采购、白条销售都是完全独立运营的,依托牧原肉食这一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独立核算成本和利润,因此,对牧原肉食的商品猪销售也是市场定价、独立核算的。

具体来讲,牧原肉食下属各家肉食子公司,根据接到的订单量制订生产计划,然后向同区域的养殖子公司提交订单,包括数量和体重段。养殖子公司会根据销售计划,优先保证肉食子公司的需求,如果同区域的养殖子公司当天销售计划无法满足肉食子公司的需求,会协调附近养殖子公司向肉食子公司供应商品猪。养殖子公司满足肉食子公司的需求后剩余销售计划对外销售,当天销售结束后,养殖子公司会以当天对外销售商品猪同体重阶段的平均售价作为结算单价与肉食子公司进行结算。肉食子公司的商品猪采购成本与牧原当天同区域、同体重段的商品猪的市场价格是完全一致的,根据每天的采购量每天结算。

也就是说,牧原肉食相比于同区域的其他屠宰企业,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只是有优先购买权。肉食对外销售白条的定价也是基于和友商同样的生猪采购成本制定的。

3,对生猪经纪人的影响

牧原采用竞价销售模式后,生猪经纪人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且公开透明的价格也让生猪经纪人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很多和牧原长期合作的经纪人开始转型成为牧原的专业运输商。

牧原在非瘟疫情爆发后,为了防控疫情,建设了大量的车辆洗消中心,对生猪运输车辆进行多次清洗消毒。由于洗消时间较长,耽误较长时间,而且消毒液和烘干过程会导致车辆表面油漆及轮胎腐蚀、老化,因此很多社会运输车辆不愿意承担牧原生猪的运输。同时不断增加的种猪、仔猪销售对专用运输车辆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因此牧原牵头组建了牧原车队,很多牧原之前的经纪人购买车辆后加入牧原车队,为牧原运输商品猪和种猪、仔猪。

当然,仍然有相当多屠宰企业坚持宰后结算,因此仍然有相当多生猪经纪人继续在牧原和屠宰企业之间充当中介的角色。

4,对屠宰行业的影响

随着牧原屠宰销售的不断拓展,开工率不断提升,牧原肉食的从养殖部门采购占比不断提升,从2022年的不足20%提升到今年前六个月的30%以上。

尤其是在河南区域,牧原肉食的采购量占牧原河南区域出栏量的比例从2022年的30%左右提升到今年前六个月的60%左右。牧原肉食在河南的四家屠宰场的屠宰量占河南全部定点屠宰量的占比,也从2022年的12%左右提升至今年前六个月的35%左右。

在下游需求较好,屠宰利润较好时,牧原肉食屠宰量的提升确实减少了牧原生猪的外销量,增加了河南其他屠宰企业的采购难度。但是在下游需求较差、屠宰利润较差甚至大幅亏损时,其他屠宰企业可以减少采购,降低开工率以减少亏损,而牧原循环生产的模式每天都要维持基本稳定的出栏,无法持续减少生猪出栏,只能由牧原肉食提升屠宰量来降低销售难度,被动承受屠宰亏损。$牧原股份(SZ00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