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冬季有腌腊的习惯,这不仅是物资不丰富、交通不便利时代的生活必需品,在今天仍然是很多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更是春节年夜饭中一道不可获取的美食。
无论是香肠还是腊肉都需要体重较大的生猪,春节期间的其他传统美食如红烧肉、扣肉等也都需要大体重生猪。
但是我国从今年5月底开始的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头部养殖企业控制出栏体重至120公斤。至8月底,大部分头部企业基本完成了这一目标。9月中旬,有关部门再次召集头部企业要求继续维持120公斤的体重不得增加。
众所周又知,我国头部企业产能占比已经很高,如果体重一直在较低水平,那么年底的大猪由谁来供应?老百姓的大猪需求由谁来满足?喜庆的春节里正宗的腊肉香肠红烧肉扣肉又从哪里来?
好在我国有一些生猪养殖企业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马上进入冬季的9月毅然开始提升出栏均重。根据各上市公司9月月报数据计算,神农出栏均重已经达到130公斤左右明显提升,德康也持续处于高位,温氏也在8月均重基础上有所提升。
我相信这些企业不顾国家宏观调控大局,不顾有关部门的多次要求,当面作出承诺而实际大幅增重,并不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并不是故意破坏宏观调控,而是站在老百姓的需求角度,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
我也相信国家有关部门,不会针对这些为了老百姓需求而损害政府公信,破坏宏观调控大局,阴奉阳违,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企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那些老老实实执行产能调控要求,不顾自身生产成绩突飞猛进而持续增量降重的企业,也应该认真反思,究竟是政府的要求更重要,还是老百姓的需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