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圈炸了锅——2025年5月15日私募大佬林园在达仁堂股东大会上放话:“现在买1万达仁堂,未来能变1个亿!” 这话直接把达仁堂送上热搜,连小区楼下唠嗑的大爷大妈都在打听:“这达仁堂是啥?林园说的能信不?”
先听林园在股东大会上咋说的?
林园说话直,上来就亮底牌:
1. “速效救心丸是‘救命仙丹’,老人越多越值钱”
他说速效救心丸是国家机密配方,全中国就达仁堂能做,好比心脑血管急救界的“独门武功”。现在吃这药的老人约2000万,但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2.8亿,再过几十年,78岁以上的核心用户能涨到3.8亿。
“这药跟茅台一样,越老越需要,而且一天才花3块多,比硝酸甘油便宜还好用”,林园拿自己87岁妈妈举例:以前没吃,近两年心脏不好开始吃,效果特明显,“去年公司送的吃完了,我自个儿又买2000多块,今天再买2100块!医生也没拦着,说明西药圈也认这药效”。
2. “买达仁堂像买债券,躺着等分红就行”
林园算过账:达仁堂固定资产才9.5亿,却能赚40亿营收,账上还躺着47亿现金(相当于“安全垫”)。更关键的是高分红——每年股息率约4%,“就跟买债券似的,十年能回本一半”。他自己也说:“我靠分红早把本金收回来了,现在手里的股全是利润。”
3. “拿住别卖!现在1万未来变1亿”
林园劝大家“买够份额就躺平”:“达仁堂是躺着都能赢的票,现在1万,未来变1亿不是梦。” 他认定老龄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就像暴雨天撑伞——方向对了,伞结实(垄断性),自然能赚到钱。
扒开达仁堂的“家底”:核心就靠一颗“救心丸”
达仁堂是340年的老字号,但现在赚钱全靠速效救心丸,其他业务都是“陪衬”:
• 看2024年年报:中成药营收57亿(占总营收77%),西药只赚12亿(占16%),剩下的业务占比极低,几乎可以忽略;
• 中成药里,心脑血管类贡献22亿营收,几乎全是速效救心丸的功劳!像清咽滴丸(治嗓子)、京万红软膏(治烫伤)这些,体量小、增长慢,只能算“附赠的小礼物”。
财务数据里的“喜与忧”:毛利率涨了,业绩却在跌
达仁堂的财务像“坐过山车”:
喜:毛利率突然“蹦极式”上涨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冲到73%,比去年涨了近30%!原因特简单——2024年把“不赚钱的医药生意(比如天津中新医药)”给剥离了,现在专心搞高毛利的“制药主业”,工业收入占比从60%直接飙到77%。
忧:营收利润“双下滑”
2024年总营收73亿(同比降11%),2025年一季度更惨,只赚15亿(同比下滑30%)——核心是产品卖不动了。利润更“掺水”:归母净利润看似涨了121%(2024年达22亿),其实是卖了天津史克的股权,一次性赚了14.5亿!这种“横财”一季度就没了,看真实赚钱能力得盯**“扣非净利润”**(2024年只有7.5亿,还降了21%)。
林园的逻辑“站得住吗”?普通人得打问号
林园看好达仁堂,核心是“垄断+老龄化”,但普通人得拆碎了看风险:
1. “垄断性”真能保一辈子?
速效救心丸是国家机密,竞品(比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要么起效慢、要么是西药(硝酸甘油副作用大),短期内确实替代不了。但未来会不会有新药颠覆? 谁也不敢打包票——就像当年诺基亚觉得“功能机垄断天下”,结果智能手机杀出来了。
2. “老龄化红利”要等多久?
1962年“婴儿潮”出生的人,2022年刚满60岁,专家预测2035年老龄化率到23%,2050年到28%。这意味着速效救心丸要爆发,至少得等10年以上。
A股里喊“长期投资”的人,大多倒在“三五年内的山顶”(比如2021年追宁德时代的,业绩实现了但股价没回来)。普通人真能拿住10年吗?
普通人该不该买?分“短期炒作”和“长期持有”
如果信林园的“十年十倍”,得先想清楚两件事:
1. 能扛10年波动吗?
达仁堂现在扣非市盈率约30倍(按2024年扣非净利润7.5亿、市值300亿测算),不算便宜。要是拿不住,可能半山腰就被甩下车。
2. 敢赌“垄断永不破”吗?
万一哪天政策要求公开配方,或者突然出个新药,速效救心丸的“护城河”说破就破。
但短期看,林园站台带来的“炒作热度” 确实让达仁堂成了焦点。
• 想赚“情绪钱”:得天天盯盘看资金动向,适合喜欢追热点、能快进快出的交易者;
• 想赚“价值钱”:得接受“等十年”的寂寞,还要扛住“新药颠覆”“集采降价”的风险,适合能长期持有的耐心投资者。
最后总结:达仁堂是“带赌性的长跑股”
它的牌面是:独家神药(速效救心丸)+ 老龄化确定趋势,但痛点是:短期业绩下滑+估值不便宜+等待周期太长。
如果是林园那样的“超级长线玩家”,能扛波动、赌对老龄化,可能赚大钱;但普通老百姓,更建议把它当**“观察仓”**——先小仓位试试,搞懂逻辑后再慢慢布局,别被“1万变1亿”的故事冲昏头。
说到底,投资最扎心的现实是:别人画的饼再诱人,最后掏腰包买单的,终究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