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以来最大的败笔就是万科。一路从万科的高点买下来,一直加仓、加仓。最后几乎是在股价的最低点清仓。
回顾整支股票投资过程,总结自己犯的几个严重错误。
1.对房地产行业周期没有正确的认知。之前也看了周期这本书,对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变化的介绍,也多次看到房地产行业的警示。盲目的认为股市与行业没有必然的关系,在牛市的时候严重忽视了风险,对行业、对公司认知不足。
2.没有设置清仓线,没有及时止损。炒股很多次了,以前的时候轻微损失就会想到要买卖出,要止损,反而这次损失如此严重的时候,还没有惊醒,没有去清清仓。
3.盲谷加仓,认为股票会拉起来。缺少对股票的涨跌有足够的认知, 市场的底部,远远比我理解的要低的多。
思考:
1.要设置止损线,对重仓或者占用资金多的股票,止损线为20%。对轻仓、占用资金少、一手的股票止损线为40%;
2.不要盲目的加仓,尤其是重仓。一次性梭哈去搏一搏的时候,要想好失败的风险。
3.股票最终还是考验对公司、对行业的认知。 需要大量的是了解公司、行业再去判断是否要大量买入某支股票。
4.以后要少买入周期性很强的股票,或者需要在判断、识别周期后再决定是否买入。要学会耐心的等待。
5.如果一个股票建仓后就就发生亏损了,重要的是不要再加仓,进行平仓。最初的损失最小的,这时候离场,不管损失多少,要认赔。加仓时候要想一想 这真的是底部?
从20年时候买入长江水电,坚持持有到现在。持有4年,总体盈利还不错。
为什么会盈利:
1.每年的分红,5次分红降低了持仓成本。
2.股价的上涨,从20年到24年股价总体是一直上涨的,中间也有22年下半年的回调,也有多次的下跌。
带来什么样的认知。
1.高股息、分红优秀的股票在大盘大幅度回调,由牛转熊的时候虽然也会回调、下跌。总体幅度可以控制。
2.当进入熊市时候,在熊市中稳健性更好,而且因为资金避险效应,还会上涨。类似的还有宁沪高速、山东 高速、格力电器、工商银行等分红优秀的股票。
所以在股市牛市的时候要减仓,度过牛转熊的时期。在熊市确定后,可以买入高股息的股票。
后续梳理一下,熊市中的表现优异的分红题材股。
首先对 这个股票并不是很熟悉,以前没有购买过。23年5月份购买的,购买这个的原因主要有:
1.当时的分红真是不错啊,10派5.7,按照这个分红,股息率5%以上。是非常优秀的一支股票,如果后面分红的趋势一直保持,未来很不错的。
2.想开拓一下自己的股票种类,奈何实在是拉胯。
错误:
1.这个股票有一小段时间是赚钱了,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太了解的个股,赚钱后早点脱手,人不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外的钱。如果后面涨的更多、也说明自己认知不足吧。
2.买入时机不对,在熊市初期买入,股价有点高。这就是买在了半山腰了吧。
3.食品股、农业题材的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偶然事件。
以后避免买入这类突然之间分红大涨的个股,既是买入了,也要在赚了后,即时保住收益。
2020年2月买入,基本上是疫情初期买入的。从收益上来说的确赚了,从持股角度来说的确有一些问题。
分析:
疫情的时候,以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当时封城虽然会对交通运输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很快就会过去的,这个白马股很快就会换发光彩。
问题:
1.没想到疫情会持续这么长,股价没有在短期内修复。
2.长期在亏损中持股,持股压力的确有。慢慢的就对这支股失去了信心,在23年股价修复后,很快就脱手了。错过后续的股价增长。
反思:
外部环境的短期或者长期的影响,会对股价造成影响,公司经营基本面。护城河还在,个股还是可以继续持有的。
纵观整个的持股周期,该股在疫情期间,依然坚持分红,股价也保持坚挺,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已经说明该股的优秀。要保持对优秀股票的信心。
后续:
还是要把这个股票买回来的,长期持有。目前股价实在有点高,后面会有一点的回调,可能不会很多。高分红的股票只有在熊市早起会有回调,后面基本上还是一直有增长的。也不清楚这一波增长保持到什么时候。估计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如果没有疫情,估计可能在20 左右。
择机再买入。
从上市就看好的股票。京沪高铁和宁沪高速,这两个股票属性很相似,都是基础设施,高分红的股票,但是个人在这两个操作上相反。首先是京沪高铁,在上市早起大量持有过,后面疫情后逐步卖出。然后24年6月买入,后面涨幅还不错。
分析:
1.上涨原因,我认为是分红,从年中公布业绩分配后,基本稳步上涨,突破了从疫情以来的最高价。
2.营收、利润突破了2019年疫情前。虽然24年的分红,有点超出预期,未来分红还是毕竟有保障的。长期看好它的分红,坚持买入。
思考:
1.分红是可以持续的,疫情后,京沪高铁的营收、利润一直在恢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