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PU独角兽壁仞科技向港股发起冲击,其背后站着的上海国资股东们正准备收获一场基于国产算力自主梦的价值投资。
2025年8月,国内头部GPU创企壁仞科技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据悉,该公司预计10月份通过港股聆讯,这将成为中国自主GPU芯片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在这一场资本盛宴中,上海临港(600848)作为重要产业投资方和基地提供者,正在成为最大受益者。
2019年成立的壁仞科技,虽然年轻,却已成为国内GPU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短短六年时间里,这家总部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企业迅速崛起。
壁仞科技的定位十分明确:研发高性能通用GPU,打造自主原创的高性能GPU软硬件体系,构建国产智能计算产业生态。
其首代通用GPU产品基于原创训推一体芯片架构,已在多地智算中心落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壁仞科技实现了中国首个四种及以上异构芯片混训技术落地,突破了算力孤岛难题。
壁仞科技的融资能力令人瞩目。2025年6月,公司完成新一轮总金额达1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由广东和上海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领投。
此次融资后,壁仞科技在香港上市前估值达到140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的投资阵容堪称豪华,包括启明创投、IDG资本、华登中国、中国平安、高瓴创投、格力创投、云九资本、新世界集团、国盛资本、金浦投资等知名机构。
壁仞科技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2025年7月,壁仞科技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分布式OCS全光互连芯片及超节点应用创新方案”荣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SAIL奖。
随后,该方案作为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以“光跃LightSphere X”之名正式对外发布。
在商业化方面,壁仞科技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年7月,随着壁仞科技、浙江联通、中兴通讯等企业共同打造的国产算力集群在浙江乌镇智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壁仞科技已在三大运营商完成国产算力集群的规模化商业落地。
2025年初,当国产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时,壁仞科技迅速响应,于年初率先完成了DeepSeek R1模型适配。
这表明壁仞科技的产品在软硬件协同优化上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和灵活性。
壁仞科技在今年2月宣布,DeepSeek R1在其国产AI算力平台发布。这表明,双方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国产自主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更通过开源协作与硬件创新,为开发者提供了 “高性能+低成本” 的创新体验。
上海临港与壁仞科技的关系不止于简单的股东与被投资企业关系,而是一种深度的产融结合。
作为壁仞科技的重要基地提供者和产业支持方,临港园区为壁仞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生活配套到人才落户政策,从产业协同到研发环境,临港园区展现出了全方位的服务能力。
上海临港以“基金+基地”的发展模式,以投资为驱动、创新为引擎,围绕集成电路产业等先导产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 “资本+科技” 的良性闭环。
这种模式正在帮助上海持续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随着壁仞科技赴港上市进程的推进,上海临港的投资价值正在凸显。一方面,临港通过旗下园区承载了壁仞科技等一批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投资,临港直接分享了这些科技企业的成长红利。
2024年,上海市国资委推动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同年7月,上海正式签约发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约890亿元。
其中,人工智能(AI)产业母基金规模为225亿元,由上海国经投资、上海国投公司、上海临港、上海静安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出资,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这意味着上海临港不仅仅是壁仞科技的间接受益者,更是整个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和受益者。
随着壁仞科技在今年10月通过港股聆讯,上海临港作为其重要股东和产业基地提供者,将享受资本增值与产业协同的双重红利。
壁仞科技的发展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过去数十年积累的一次厚积薄发。
而上海临港打造的“基金+基地”模式,正在成为培育更多壁仞科技的成功范式,这道“资本+科技”的双重护城河,正是上海临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