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是否还能进场?生物疫苗、医疗器械或存补涨机会】
$药明康德(SH603259)$ $恒瑞医药(SH600276)$ $医疗健康ETF泰康(SZ159760)$
昨日(7月29日),创新药领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众生药业、辰欣药业、亚太药业等近 10 只股票强势涨停,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行业头部也涨幅明显。这一轮创新药行情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利好、研发实力提升、国际化进程加速以及盈利拐点到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估值层面分析,创新药板块仍具备上行潜力,宽基基金对其配置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外资对港股创新药的配置比例也有较大提升空间。种种迹象表明,本轮创新药行情有望持续,但鉴于其高弹性特征,期间或伴随着较为剧烈的震荡与波动,业内提醒投资者需保持理性,把握回调时的低吸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药行情火热的当下,业内认为生物疫苗和医疗器械这两个位阶相对较低的领域,正逐渐展现出延伸补涨的潜力。
生物疫苗:困境中孕育希望
疫苗行业长期以来被市场严重低估,众多国产疫苗企业从高位下跌幅度超过 80%。然而,近期板块已显露出向上回升的迹象。当前,疫苗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产品同质化问题,内卷现象严重。从流感疫苗到二价 HPV 疫苗等多款疫苗价格不断下降,导致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等企业业绩承压。但换个角度看,价格战虽短期阵痛,却也促使行业加速洗牌,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和差异化成为疫苗企业突出重围的关键。国家重点支持新型多联多价疫苗的开发,这类疫苗能一次注射免疫多种传染病,具有提升人群接种意愿、扩大保护范围、降低接种成本等诸多优势,代表着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例如康华生物的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随着海外临床推进,有望收获高额里程碑付款及销售特权使用费,且该疫苗在国内已取得临床试验许可,若进展顺利,将为企业带来先发优势。此外,成大生物的 15 价 HPV 疫苗作为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最高价次 HPV 疫苗,覆盖国际癌症研究署定义的全部高危型 HPV,能大幅提高宫颈癌保护率;其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技术路径上也具有较高保护效力优势。随着这些创新疫苗产品逐步商业化,生物疫苗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医疗器械:政策松绑下的价值回归
医疗器械行业此前因集采政策承受了巨大压力,行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在 7 月 24 日,政策出现重大调整,集采中选不再单纯以价格最低为标准,最低价中标需公开说明合理性,这一举措直接打破了集采 “唯低价论” 的魔咒,为医疗器械行业松绑。
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上周五,医疗器械指数的滚动市盈率为 37.30 倍,沪深 300 为 13.51 倍,医疗器械指数市盈率相对于沪深 300 的溢价率为 176.16%,处于近十年来的绝对低位区间。这意味着医疗器械板块的估值已被严重压缩,随着压制因素的解除,其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行业增长空间方面,我国药械比(药品 / 器械的市场规模)为 2.9,与全球平均 1.4 的水平存在差距,部分发达国家药械比接近 1:1,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在国产化进程中,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整体较低,高端器械国产化率部分领域不足 20%,但部分突破品类已展现出强大爆发力,如内窥镜国产化率在 2 年内翻了 3 倍。国家对自主可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进程将持续加速。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医疗设备招采总规模 838 亿,同比增长 64%,自去年 11 月以来维持单月同比 30% 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像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器械头部,在下半年不仅面临的价格压力减小,还能受益于医疗设备 “以旧换新” 政策扶持,三季度报表修复确定性高。医疗器械 ETF份额持续增长,近一个月份额增长超 10 亿,最新份额近 50 亿创历史新高,且资金连续 7 日净流入,累计 “吸金” 约 3200 万,这些都显示出资金对医疗器械板块的青睐,也从侧面印证了该板块的投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