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再生的“大存大贷”现象(即账面货币资金充裕却持续增加短期借款)可从以下多维度分析其成因及逻辑:
一、境外资金滞留与汇率套利
美元加息潮下的套利动机英科再生境外业务收入(如马来西亚r-PET生产线)以美元结算,而美联储2022年以来的激进加息政策使美元存款利率显著高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公司将境外收入留存于海外账户,既可获取高额存款利息(平均收益率4.6%-6.9%),又能规避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
例如,截至2024年6月,其账面美元存款占比高达88%,规模近100亿元,而同期人民币短期借款规模增至108亿元,通过“低息借款+高息理财”的息差(平均覆盖2.6%的资金成本)实现套利收益。
境外资金使用限制境外资金无法直接用于境内生产经营或股东分红,需通过境内借款补充流动性。例如,2023年公司申请7000万美元国际贷款用于马来西亚产能扩张,同时境内负债率攀升至41.59%。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存贷双高”。
二、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需求
全球化产能布局英科再生在马来西亚、安徽等地建设生产基地,需大量资金支持跨境投资。2024年马来西亚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0%,但前期需通过借款满足设备采购和流动资金需求。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蓝色贷款(7000万美元)即用于此类战略项目,反映其长期布局意图。
行业周期性投入塑料再生行业依赖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公司需储备资金应对原材料采购成本变化。2024年财报显示,其存货规模随产能扩张持续上升,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难以完全覆盖资本开支,需依赖外部融资。
三、财务结构优化与风险管理
债务成本控制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利率成本,例如IFC贷款期限长达6年,利率低于境内市场水平。同时,短期借款主要用于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2024年达53亿元),形成“借短投长”的财务操作。
应对政策与市场风险美联储降息预期(2024年9月启动)压缩美元存款收益空间,公司需调整存贷结构以平衡风险。此外,国内环保政策加码(如塑料回收税收优惠)促使企业储备资金抢占市场先机。
四、行业特性与经营模式
重资产与长回报周期塑料再生设备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如PET生产线需5-6年),公司需长期资金支持。而上市募投资金(2021年科创板融资)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入,流动资金缺口依赖借款补充。
供应链资金占用上游废塑料回收需预付账款,下游客户账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上升(2023年达68天)。短期借款可缓解现金流压力,维持供应链稳定。
五、潜在风险与市场质疑
套利空间收窄美联储降息将减少美元存款收益,叠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侵蚀息差利润。2024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已放缓至0.02%,反映套利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财务透明度争议部分投资者质疑“存贷双高”可能存在资金挪用或虚增存款,例如质押存款再借款的操作被指“脱裤子放屁”。尽管公司解释为优化资金使用,但缺乏具体披露加剧市场担忧。
结论
英科再生的“大存大贷”本质上是全球化战略与套利动机共同驱动的财务策略,短期通过境内外利率差和理财收益提升盈利,长期服务于产能扩张和行业整合。然而,其依赖外部融资的模式在利率环境逆转或行业周期下行时将面临较大风险,需持续关注政策变化与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