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杨柳小风
 · 北京  

建科股份(301115.SZ)上市后出现破发且持续下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一、市场环境低迷


整体市场下行
2022-2023年A股处于调整期,新股破发率显著上升。2022年9月上市的50只新股中,破发率达56%,创业板破发率高达70%。建科股份上市时(2022年8月31日)正值市场信心不足阶段,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资金面紧张加剧新股抛压。
行业估值回调
建科股份所属的“专业技术服务业”当时行业平均市盈率为31.51倍,但其发行市盈率达49.22倍,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在行业估值中枢下移的背景下,高发行价缺乏支撑。
⚖️ 二、发行定价过高与超募问题


发行价脱离基本面
公司发行价定为42.05元/股,对应市值75.69亿元,但上市首日开盘价仅32.55元(较发行价跌22.59%)。市场普遍认为定价过高,透支了未来增长空间。投资者指出其上市前净利润增速已放缓(2022年增速仅0.44%),高定价缺乏业绩支撑。
超募资金引发质疑
公司计划募资9.69亿元,实际募得18.92亿元,超募比例达95%。超募现象被质疑为保荐机构(东吴证券)与发行方协同推高定价以获取更高承销费,经济学家刘纪鹏曾批评此类行为导致“资金浪费”,并建议对超募100%以上部分强制退回。
📊 三、公司基本面恶化


上市后业绩变脸营收与利润下滑: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降10.24%,净利润降37.33%,扣非净利润暴跌63.84%;2024年中报净利润再降61.6%。
盈利能力弱化:毛利率从2022年的35%以上降至2024年的32.81%,净利率从7.82%降至3.85%。
应收账款风险:2024年中报应收账款同比增36.71%,占利润比例达988.27%,现金流压力凸显。
业务竞争力不足
公司以检验检测为核心业务,但行业呈现“小、散、弱”格局,跨区域服务能力有限。尽管拓展食品检测、汽车检测等新领域,但营收贡献不足(2024年新业务占比<2%),未能抵消传统业务下滑。
💸 四、限售股解禁与套现压力


原始股东低成本抛售
2023年8月31日,5399万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29.13%),涉及152户股东。据投资者披露,突击入股成本仅4-5元/股,较发行价浮盈超4倍,解禁后抛压巨大。当日股价暴跌10.57%,成交额达2.15亿元,资金出逃明显。
减持规则漏洞
减持新规限制大股东,但小股东不受约束。解禁股东多为上市前入股机构,套现动机强烈,加剧股价下行。
😟 五、投资者信任危机


上市合规性质疑
投资者指控公司存在“业绩造假嫌疑”及“上市即融券做空”操作,高管被曝上市第三天违规买卖股票。保荐机构东吴证券的办公室电话甚至被指“空号”,沟通渠道失效进一步打击信心。
估值与成长性双杀
截至2025年7月,股价跌至15.37元(较发行价跌63.4%)。当前市盈率(TTM)达162倍,远高于行业均值,但净利润增速为-77.5%,成长性行业排名60/75,高估值难以为继。
💎 总结:破发核心原因


建科股份的案例反映了A股IPO生态的典型问题:发行定价虚高、超募资金滥用、上市后业绩变脸及套现冲动,最终由二级市场投资者承担损失。未来需从定价机制(如限制超高市盈率发行)、超募监管(如刘纪鹏提议的超募退回)及减持规则优化(覆盖小股东)等多维度改革,以保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