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富足的股市小化学家
 · 上海  

@大道无形我有型 学长您好,我是浙大15届的。想请教您如何正确理解“买股票等于买公司”?
我的疑惑点在于:假设所有人都是绝对专业、绝对理性、没有认知差异,但因为站的角度不同,同一家公司对不同人而言愿意付出的成本还是不一样的。
工商银行为例:
建行行长来说,他愿意收购工商银行所支付的对价,应该只有工商银行的真实净资产,不存在溢价;
宁波银行行长来说,收购工商银行可以获得全国性经营的牌照,所以可以在真实净资产基础上,给予一个合理的溢价(牌照的价值);
但对马云来说,收购工商银行可以促进与蚂蚁集团互联网金融的协同发展,1+1>2,所以会愿意给予更高的溢价。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站在哪个角度呢?按我浅显的理解,是不是等于我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复刻一个工商银行需要花多少钱,这个复刻的成本就是工商银行合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