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00384.HK)作为国内领先的跨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其2025财年中报(截至2024年9月30日)揭示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表现。以下从财务表现、业务板块、战略布局和行业地位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 1. 财务表现:承压中显韧性
- 收入与利润:2025财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57.34亿港元(同比减少2.70%),归母净利润为17.61亿港元(同比减少3.81%)。利润下滑主要受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包括政府采暖气补贴款延迟到账(同比减少5.41亿港元)及所得税增加。
- 现金流与分红:公司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24/25财年自由现金流同比增8.7%至46.6亿港元。中期派息0.15港元/股,全年股息有望维持0.5港元/股,对应股息率约6.8%-8.0%,凸显高分红吸引力。
🔥 2. 核心燃气业务:毛差改善与顺价推进
- 气量结构:零售气量同比微增1.4%至93.33亿方,其中:
- 工业气量:同比+0.9%(受陶瓷、玻璃等地产关联行业拖累)。
- 商业气量:同比+4.8%(受益于"瓶改管"政策及消费刺激)。
- 居民气量:同比+3.6%。
- 毛差修复:销售毛差同比提升0.02元/立方米至0.59元/立方米,主要因居民气价顺价比例提升(截至期末已有62% 居民气量实现顺价,加权提价幅度0.29元/方)。公司预计2026财年毛差将进一步升至0.55元/立方米。
🏗 3. 接驳与工程业务:结构优化
- 居民接驳:新增接驳户数同比下滑14.0%至90.4万户(受房地产低迷影响),但工商业接驳量显著增长(工业+10.8%,商业+63.4%)。
- 工程业务:分部利润同比+36.25%,主要因公司积极推动"瓶改管"替换及工商业用户挖掘。
⛽ 4. LPG业务:短期承压
- LPG销量同比+1.9%至201.8万吨,但单位利润大幅下滑,分部利润仅0.02亿港元(同比-98.96%),受国际市场供需、地缘政治及"瓶改管"替代影响。
💡 5. 增值服务:第二增长曲线
- 分部利润同比+15.37%至10.02亿港元。公司通过"壹品慧"平台(拟分拆上市)向超5000万用户销售燃气设备、安全产品等,利润率高达26%(远超燃气销售),受益于国家消费刺激政策。
🌱 6. 综合能源:新兴布局
- 储能:累计签约/投建213.4/141.8 MWh,实现零的突破。
- 光伏:累计投建43.4 MW(同比+43.2%)。绿电业务收入虽基数低,但同比翻倍增长,未来有望贡献利润。
🛡️ 7. 护城河与行业竞争力
- 特许经营权垄断:覆盖662个城市(占全国地级市70%),管网长度超50万公里,用户超5000万,形成天然壁垒。
- 气源成本优势:拥有4座LPG码头及32条长输管道,海外采购成本比同行低0.08元/立方米。
- 数智化运营:AI巡检系统预警准确率99.2%,安检入户率72%,人力成本节省15%。
⚠️ 8. 风险挑战
- 气量增长压力:工业用气需求受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制约,公司已将2025财年零售气量增速目标从5%下调至2%。
- 政策依赖:顺价机制执行进度(当前68%)影响毛差修复空间。
- 汇率波动:外币负债占比高,融资成本受汇率影响。
🔮 9. 未来展望
- 盈利预期:机构下调2025-2027财年归母净利润至39.55/44.37/48.66亿港元(同比增24%/12%/10%),对应PE 8.6/7.6/7.0倍。
- 战略方向:持续推进顺价、拓展增值服务、加速综合能源布局,并通过轻资产模式优化资本开支。
💎 结论:稳健的防御性龙头
中国燃气凭借区域垄断优势、高股息率(6.8%+)、及增值服务的高成长性,在行业中保持较强竞争力。短期虽受气量增速拖累,但毛差改善与现金流充裕提供安全边际。长期看,其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及用户价值深挖能力,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