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玉波:比亚迪进军机器人产业

用户头像
谦道深圳
 · 广东  

今日比亚迪宣布量产出机器人的心脏与关节,同时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宣告:比亚迪正在把几十年积累的强大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向机器人领域的战略迁移!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30年的比亚迪,正以其积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根基,悄然开启机器人产业的新篇章。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近日宣布,比亚迪正将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向机器人产业进行系统性迁移,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展现出从执行到感知的完整技术版图,为机器人产业的普及化铺平了道路。
一、技术迁移:从汽车制造到机器人产业的无缝衔接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堪称行业标杆。其驱动电机和控制技术(如DM-i超级混动系统的电动总成)已实现高效量产,而这些技术与机器人所需的驱动电机、关节模组及伺服系统在核心原理上高度同源。例如,比亚迪自研的高精度伺服电机和仿生关节模组,其扭矩控制算法直接脱胎于汽车电驱系统的动力管理技术,可实现0.01N级的精细力识别,性能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比亚迪电子作为全球顶级精密制造企业,为机器人核心部件量产提供了坚实支撑。从手机、电脑的半导体元器件到新能源车的精密结构件,其加工精度可达微米级,月产能突破百万片的32位实时控制芯片正是基于车规级工艺打造。这种垂直整合能力让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上展现巨大优势——通过自产电机、电控、芯片及传感器,有望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成本降低30%以上,足以重塑全球机器人产业链。


二、从执行到感知:构建完整机器人技术版图
比亚迪的机器人布局绝非单点突破,而是从执行层到感知层的全链条覆盖。在执行层面,量产的伺服电机、关节模组已成为国产机器人的“心脏”与“关节”,通过物流系统发往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在感知层面,除了战略投资帕西尼感知科技(其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可实现每秒100万次采样,捕捉15种触觉信息),比亚迪还在六维力矩传感器、图像传感等领域持续突破,配合自研的激光雷达模组,构建起堪比人类“皮肤”与“眼睛”的感知系统。这种“执行-感知”闭环,让机器人真正具备了类人化的灵巧操作能力。

三、战略深耕:从“尧舜禹”项目到全产业链布局
早在2022年,比亚迪便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启动命名为“尧舜禹”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彰显其对机器人产业的长期投入。该项目不仅吸纳了大量具身智能领域的博士、硕士及高级算法工程师,更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上持续突破: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等“卡脖子”部件逐步实现自主可控;视觉方案采取“自主制造+外购”结合模式,激光雷达等关键组件由比亚迪自主设计生产。
在产业链层面,比亚迪通过多元合作与投资强化生态构建:与优必选在关节驱动器、减速器、大模型等领域技术融合;入股志元机器人等企业,提升机器人性价比与智能化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第15事业部正以机器人技术反哺智能制造,计划2025年在产线投入超2000台人形机器人,用实践验证技术实用化价值。
四、产业革命:中国技术溢出改写全球格局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特斯拉宣布第三代Optimus即将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而比亚迪批量下线的核心部件正为国产机器人注入“中国芯”。这种技术溢出效应,是比亚迪将3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机、电控、芯片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的必然结果,正在加速突破制约产业化的核心瓶颈。
当比亚迪完成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其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下降与性能提升,更将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普及——更亲民的价格、更优越的性能,将让人类更早迈入机器人服务时代。这一次,比亚迪再次以“做的比说的多”的风格,完成了从汽车巨头到机器人产业引领者的历史性突破,让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力量在全球机器人赛道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比亚迪(SZ002594)$ $比亚迪股份(01211)$ $比亚迪电子(00285)$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概念继续飙涨#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