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血亏。纯凭记忆手打。
目前专注医疗器械板块,持仓迪安诊断、安必平、诺禾致源、亚辉龙、理邦仪器、海尔生物和心脉医疗,目前回撤严重,回撤了100多块了。关键词就是围绕AI、出海和创新。还有其他的医疗器械也很好,但是这7个股票是综合考虑,要么AI含量足,要么市值比较有弹性,种种原因,不一一列举。
1、迪安。
迪安的逻辑说过很多次,我很看好AI医疗,目前国内这块进展比较快,只是风口没来,AI算力炒上天,如果AI+应用不起来,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明显感觉AI医疗很有用,你看看蚂蚁的AQ的日活和用户数据就知道了,国内在AI影像和AI病理这块进展很快,AI医疗是具备普惠性和平权性质的,年初AI应用第一波的龙头就是卫宁,后面再蔓延到其他行业教育啊等等。
迪安我觉得是AI医疗里投资性价比最高的,业务主要分为3块,一块是代理,一块是第三方检验,就是接医院的活,另一块是IVD上游。忽略第一块,上半年光检验和自有IVD的产品合计快20亿的收入,技术含量杠杠的,相比其他IVD,毛利率低是低了点,但也不至于这点市值。
整体上这个票基本面有保障,业绩在年底或明年必然反转,最近集采和反内卷也涉及到医疗这块,这个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不懂得去看迈瑞半年报。不到100亿市值,目前的市值和2018年底部区域市值差不多,但明面上的净资产和收入规模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可想而知,这个票低估到什么程度,常态化利润4亿,20+的PE,要什么自行车。迪安的AI+含量很足,相比卫宁,创业惠康等医疗信息化软件,我更看好ICL的数据逻辑,IVD行业虽然占比医疗行业比例很小,但数据量是最大的,检验是所有看病的第一入口,金域23PB,迪安20PB+,这块想象力很夸张。此外,迪安和蚂蚁都是杭州的公司,生态融入有优势,和蚂蚁集团有实际合作,之前也是蚂蚁大模型一体机的合作方。
2、安必平
不到25亿市值的小票,AI+病理无可置疑的核心票,在年初的AI医疗第一波辨识度是够的,和腾讯觅影有实际合作,广州企业,和华为腾讯都有一些合作,宫颈癌AI三类证即将下证,然后财务报表很干净,除了现金就是现金,看着很放心,这几年确实因为IVD集采啊,试剂销售下滑严重,但基层医院病理科共建带来增量,这个票你要说看利润看业绩,短期有难度,直接看K线吧,买的就是一个辨识度+不错的基本面。
3、诺禾致源
年初吹AI应用的时候,国外木头姐吹的最大应用就是AI+基因,在年初第一波华大、诺禾都有股价反应,相比诺禾,上市公司中辨识度最高的就是华大,还有一个小跟班贝瑞基因,这俩都是聚焦临床医学,比如生殖基因检测啊之类,基因测序服务这个行业主要是两个领域,一个就是华大和贝瑞的临床医学,另一个就是聚焦基础科学服务,其实华大和贝瑞两者都布局了,而诺禾基本都是后者,基础科学服务就是比如一些动植物学的科学基因测序,所以主要的客户都是什么中科院,国内外的大学等研究机构。AI的能力是什么?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大算法,而测序行业就是天然的适合AI的应用场,相比华大和贝瑞,诺禾的成长性和基本面我个人觉得要好一些,估值比较适宜,市值属于中小市值,基本面也没问题,诺禾的业务布局全球,在全球大城市都有相应的实验室,虽然目前AI主要是一些诺易等简单的办公类效率工具,但是AI+基因中为数不多的好公司。
4、亚辉龙
亚辉龙属于医疗器械中的体外诊断,即IVD行业,它主要是IVD行业中化学发光类企业,化学发光目前国产替代,主要都是国外的4个巨头占据,亚辉龙是国产发光五虎之一,其他的4虎是迈瑞、安图、新产业等,迈瑞就不说了,目前体外诊断已经是迈瑞的第一大产业,在国产替代中身先士卒。为什么选亚辉龙呢?一是确实没怎么涨,二是我自己的股票审美就是偏向于小而精的企业,亚辉龙和其他的全能发光选手相比,他聚焦的领域是自身免疫、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被视为自免领域的发光龙头,目前国内自免确诊的大概2000万左右,美国大概1400万左右,你就可以知道国内有大量的基层地区的人有自身免疫类疾病,但没确诊,因此亚辉龙的空间不用说。还有一个就是心脑血管,亚辉龙8月份有个全球首发的产品,就是测心衰的检测方法,这块想象力很足,具体可以WX搜搜,因为以前测心衰都是传统的彩超啊等方法,基层医院根本做不到,如果通过这种检验的方法来,空间就大了,和创新药的伴随诊断也可以结合起来,类似塞力啊等。
亚辉龙目前的困境就是在于去年和今年的国内IVD集采以及检验FF等,导致国内业绩下滑严重,利润也大幅下滑,但可以看见亚辉龙出海上半年同增26%,在中东、南美啊等地方做的真不错,他的产品科技含量很做,基本都是样本出,AI分析,直接有结果这种,去搜一搜他的产品视频就知道了,反正科技含量和AI含量很足,这个公司是真正将AI技术运用到产品中的。
去掉2022年疫情干扰,挣了10个亿,2023和2024年大概3亿出头,今年够呛,常态化利润就是3个亿的化,现在市值80亿,20多倍的估值,贵吗?大盘快4000点,亚辉龙还在2500点,能忍?
5、理邦仪器
理邦具备一定的AI属性,AI+影像,AI+超声,龙头一般都是联影、万东啊等,但理邦也是后排辨识度票,年初股价有反应。
另外,它是国内血气分析领域的龙头,虽然血气市场大家看不上,规模确实小了点,按业务主要是这几块,重症监护、妇幼检测等。这个票我对它最有印象的就是出海,这几年每年海外业务大概占比60%,而且国别很分散,按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国一策,本地化率90%,在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做的真的很厉害,有很多AI概念,最近落地的AI+监护,AI+影像,也是一家真的将AI融入到平时业务中的企业,不是A股的一些讲概念堆故事的企业。
我认为出海将是未来A股投资的主旋律,殊不知中国的创新可以说是世界一流,创新药的BD交易已经掀起惊天巨浪,接下来就是医疗器械的一些出海势必带来一些业绩增量,理邦作为成立30年的深圳企业,出海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出类拔萃,AI+出海就是理邦的关键词。
理邦市值60多亿,上半年的收入9.14亿,全年按20亿算,20亿收入,对应60多亿市值,殊不知医疗器械行业很多5亿以下的收入都是几百亿市值,理邦上半年的国内业务确实出现了下滑,和迈瑞等龙头企业都差不多,上半年1.5亿的利润,全年PE也就20多倍,贵吗?如果医疗器械行业在Q3如迈瑞说的迎来了拐点,还贵吗?
6、海尔生物
K线会说话。打开海尔生物周K和月K图,会发现这个票的K线和很多医疗类K线一样,一直在地下室低波运行。8月份发布的人工智能+政策里,有一个概念就是AI+科学,A股的纯正AI+科学标的真不多,海尔生物就是,海尔生物的关键词就是AI科学和出海。具体的吹水逻辑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具体的可以看公众号阿基米德biotech最近写的 生命科学龙头的再进化。
海尔生物也是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将AI融入到产品中,而且它的每一项业务空间巨大。市值100亿,PE估值20几倍,管理层调研中明确Q2是盈利低点,出海4.27亿,同比30%,要什么自行车。
低温存储:生物药的黄金时代,是低温存储最坚实的增长基石。据头豹数据,预计到2027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跃升至19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3.24%。
智慧用药:中国自动化药房的渗透率,在各级医院和药店普遍极低,这意味着广阔的替代空间。据头豹数据,市场规模预计在5年内翻倍,达到458.0亿元。
血液技术:这是一个即将触及950亿规模的市场,存量巨大的血站与采浆站,正集体面临着数字化的升级需求。
实验室解决方案:智慧实验室渗透率不足20%,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全球市场预计在10年后翻番,达到近700亿美元的体量。在国内,“科技自立自强”的号角,为这场智慧变革再添一把火。
7、心脉医疗
这个票是最近加入持仓的,具体也是看了一些分析。为什么加这个票呢?因为前面的票都是偏AI,心脉是医疗器械中的高耗,属于创新医疗器械,其他的都是偏向于IVD,要知道IVD的集采主要是这两年,我预计拐点要晚于耗材和器械类,心脉因为去年下半年被医保点名,2024年业绩扑街,大概率Q3迎来业绩拐点,同比可能翻倍,想让自己的持仓中医疗器械的含量更足一些,因此纳入。
偏向于心脉,主要是市值合理,估值也合理,然后又是我最喜欢的赛道,心脑血管,65岁的退休人口即将迎来爆炸式增长,因此很看好心脉的主动脉支架和外周支架业务。心脉是微创第一个拆分的子公司,而且这货是主动脉支架的龙头,比美敦力在国内市占率还要高,大概占比35%,可见技术之深厚,这两年也在出海中,具体数据就不说了。相比另一家国内公司先建科技,心脉医疗的优势在于:1.医生使用起来更简单。一体化分支支架在手术中主体与分支支架通过单一输送系统一次性释放,无需二次对接,因此医生在手术时简单上手;而先健科技采用的主要是开窗型支架,有三个步骤(1.主体支架定位释放,2.开窗,3.导丝选入分支并植入分支支架)。
心脉目前市值130亿,假设今年5-6亿利润,20几倍估值,贵吗?2027年大概PE15倍,国内一流的赛道,一流的创新医疗公司,还在疯狂出海。用瓢去接吧。
以上就是这几天血亏后的鸡血文。医疗器械连亏4年,这个赛道是要完了吗?牛市要完了吗?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相信常识,回归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