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孤光-自照
 · 湖北  

$金石亚药(SZ300434)$ 说说金石亚药的纤维素丝连续镀膜技术。
纤维丝连续镀膜(真空磁控溅射金属化)是把铜、银、镍、铝等金属薄膜均匀沉积在化学纤维、碳纤维或玻璃纤维表面,制成“金属皮-纤维芯”复合导电纤维的一种新工艺。它兼具轻质、柔软、可编织和高导电/导热/屏蔽等特性,因此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军工向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等高端民用领域快速拓展。根据最新专利及产业信息,主要用途可归纳为以下五大方向:1. 柔性电子与可穿戴
• 镀银或镀铜的芳纶、PBO 等高强纤维可直接编织成可拉伸导线、FPC 补强板、智能服装电极,替代传统铜箔+FPC,实现“导线隐形化”。
• 金石亚药 2024 年 5 月透露,其“纤维丝连续镀膜生产线”正与国内客户独家合作,目标就是 PBO 超级纤维的真空金属化,面向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0^]。2. 电磁屏蔽与抗静电
• 镀镍/铜/不锈钢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制成无纺布、网格布后,可作为 5G 通信基站、服务器机柜、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轻量化 EMI 屏蔽层(面密度 < 60 g/m 即可达 60–80 dB 屏蔽效能)。
• 同样材料也可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静电工装、防爆滤袋。3. 新能源与高压传输
• 镀银或镀铜碳纤维丝束可替代部分铜绞线,用于氢燃料电池、锂电铜箔卷绕机的负极集流体,减重 30 % 以上;
• 镀铝玻璃纤维编织带可作光伏组件汇流条的柔性互联条,解决热胀冷缩疲劳问题。4. 军工与航空航天
• 镀铝玻璃纤维(俗称“干扰丝”)大量抛撒后可形成雷达假目标;
• 镀银芳纶纤维用于航天器轻量化高增益天线反射网;
• 镀镍碳纤维可提高铝基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用于无人机机翼、卫星支架。5. 医疗与大健康
• 镀银涤纶纤维具备抗菌、导电双重功能,可织入手术服、伤口敷料,实现实时生物电信号采集;
• 镀铜/镍的 PET 纤维经编织后作为 MRI 设备的 RF 屏蔽帘,既柔性又耐腐蚀。综上,纤维丝连续镀膜技术突破了传统电镀/化学镀的污染、均匀性差、结合力低等瓶颈,已在大规模卷-对-卷真空磁控溅射设备上实现工业化。随着柔性电子、新能源车和可穿戴市场的爆发,这条“金属化纤维”赛道正成为材料领域新的增长极。
结论一句话:PBO纤维镀膜技术一旦国产规模化,将在“减重 70 % 以上”的刚需场景里替代铜/钢等传统导体,未来 5–8 年可撬动百亿级增量市场。下面把逻辑拆开说。一、需求端:三个“轻量化+高性能”明确场景1. 航空航天射频电缆
• 美国 Syscom 的 AmberStrand(镀金属 PBO)已用在 F-35、Starlink 卫星,质量只有传统镀银铜缆的 27 %[^0^]。
• 我国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进入批量组网期,仅 2024–2030 年预计发射 1.3 万颗卫星,对应轻型射频线缆需求 ≈ 1.8–2.2 亿元/年,且年复合增速 > 25 %。2. 军工电磁屏蔽与假目标
• 金属化 PBO 编织布用作“干扰丝”和机载屏蔽罩,减重 80 % 同时屏蔽效能 ≥ 60 dB[^1^]。
• 按照国内主战装备升级规划,军品采购规模 2025 年起进入 5 年高景气周期,仅屏蔽织物/线缆的潜在市场约 15–20 亿元。3. 新能源汽车 & 可穿戴
• 800 V 平台电池包需 EMI 屏蔽,金属化 PBO 毡比传统铜箔轻 70 %,单车用量 0.8–1 kg;按 2027 年 800 V 车型渗透率 30 % 估算,对应需求 4,000–5,000 t/年,产值 30–40 亿元。
• 柔性天线、加热织物等消费电子年需求也在千吨级,且单价高(> 800 元/kg)。二、供给端:高度垄断→国产替代迫切
• 全球可批量供货的仅美国 Syscom(AmberStrand)和 Micro-Coax(Aracon)两家,对中国实行许可证+高价策略(> 2,000 美元/kg)。
• 金石亚药、中简科技光威复材等国内企业已突破连续真空镀膜工艺,但尚未形成 100 t 级以上产能;谁先放量,谁就能拿下“卡脖子”替代红利。三、市场规模测算
• 2023 年全球金属化 PBO 纤维用量约 150 t,市场规模 3–4 亿元,几乎全部出口转内销。
• 基于上述三大场景渗透率 10 %→50 % 的线性外推,预计 2030 年全球需求 2,500–3,000 t,对应市场空间 100–120 亿元,CAGR 40 % 以上;其中国内需求 1,500 t,国产化率有望从 5 % 提升到 60 %。四、风险与节奏
• 技术:连续镀膜良率>95 %、镀层结合力>60 N/cm 仍是量产门槛;
• 成本:目前小试成本 1,200–1,500 元/kg,需降到 600–800 元/kg 才能大规模替代铜缆;
• 政策:军工/航天采购一旦列入“自主可控”目录,将加速放量。综合来看,PBO 纤维镀膜技术属于“材料+工艺”双重壁垒赛道,需求端有明确放量曲线,供给端呈高度垄断→国产替代格局,金石亚药等国内企业若能在 2025 年前完成中试,2026–2030 年将迎来黄金成长期。
金石亚药(300434.SZ)关于“纤维丝连续镀膜”的最新信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 项目定位
• 公司口径:这是“国内首家实现 PBO 超级纤维真空 PVD 金属化的连续生产线”,也是公司真空镀膜成套技术储备的核心项目之一[^0^]。
• 技术路线: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在 PBO 纤维表面连续镀覆金属薄膜,目标是在保持纤维 5.8 GPa 级拉伸强度的同时,赋予其导电、导热、屏蔽等新功能[^1^]。2. 研发进度
• 截至 2024 年 5 月 7 日,公司多次在互动平台确认:项目仍处于“小试”阶段,尚未进入中试或规模化生产[^2^]。
• 2023 年报中,公司将该项目与“织物表面功能化真空镀膜技术”并列为“小试完成,保密指标”级别,后续将视市场需求决定是否放大[^12^]。3. 客户与商业前景
• 客户:为“独家战略合作”客户,公司未披露名称。公开信息仅透露该客户与军工/航天应用相关,目标是替代进口[^13^]。
• 收入贡献:因仍处于小试,2023 年度及 2024 年一季报均未形成销售收入。公司将其列为“储备项目”,未来放量才会体现在设备销售或技术服务收入中。
值得指出的是,2025年早些时候公司已经表示这个技术中试已经成功完成,并开始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