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数据追踪与盈利模型测算

用户头像
观潮笔记
 · 浙江  

$新氧(SY)$

1. 周数据追踪

6月最后一周曾经有日均2176的峰值,7月后因为天气炎热,数据明显下降,股价下跌可能跟这有关。

从8月下旬开始恢复增长,9月最后两周日均诊疗量已经达到2600左右(最后一周周日是工作日,有一定下滑),并且店日均诊疗量也在增长,具体数据如下:

7月和8月数据我是抄@逍遥投资笔记 的,这里表示感谢!

2. 单店模型与核心投资逻辑

备注1:门店数量=(Q1末+Q2末)/2

备注2:秀可儿是客单价,新氧是项目单价

备注3:销售费用包含了咨询师成本,约3.5%

备注4:新氧青春诊所2025Q2整体毛利率24.2%,公司说明:该支出为医美中心诊疗相关的一切支出,应该包含公司中心层面支出。此外,爬坡期诊所会拉低毛利率。

2.1 核心投资逻辑

目前新氧青春诊所耗材成本占比极高,导致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但是,同行的销售费率一般在25%~40%新氧目前只有8~12%。同行的运营利润率在10%左右,可以看到新氧的运营利润率并不比同行差,且价格显著低于同行,性价比在所有机构里独一档。

以我的理解,新氧能够做到远低于同行的销售费率主要依赖于过去10年的品牌积累。新氧在过去10年内累计营销支出30亿,在用户心智上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可以匹敌。新氧还有一个公众号,篇篇10万+流量,这个公众号目前已经开始向青春诊所导流。按管理层自己透露的数据,新氧的客户中,只有30%来自于小红书、美团等公域流量投放;剩下70%中,30%是私域流量,40%是老带新。

「这是我投资新氧最核心的第一点:价格明显比你低,利润率还比你高,竞争对手怎么打?」

「投资新氧的第二点是新氧率先完成了信息化,并且在推动信息透明化。」

信息透明化:打开新氧青春诊所APP或者小程序,可以查到每家门店的诊疗量、医生的执业证书编号和操作次数。医美下游最重要的问题是信任问题,信息透明化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信任问题。

顺便说一句,医美行业,top用户在意的是医生,羊毛党在意的是价格,中间的客户什么都想要。新氧未来计划推出“新氧美学中心”店型,目标客单价三四万,解决top用户的需求;同时,新氧有一个“万针大师”,这是是指注射次数超过1万针的专家,面向全部用户开放,价格贵小几百块钱,满足中间客户低价(平时)和高水平医生(偶尔)的需求。至于羊毛党,其他机构的价格基本上都比新氧贵。

信息化带来的复购:每次诊疗后的面部信息都会同步到APP中,用户和所有门店医生可见。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种“面部管理与记录”。由于面部诊疗记录对全部门店可见,用户在新氧内部切换医生或者门店成本较低,但切换到其他机构成本就高了。

这点跟优剪差不多。我现在一般去优剪理发,不是说优剪便宜或者服务有多好,而是优剪保存了我的发型。如果我认为某个理发师最合我心意,也可以在小程序上预约该理发师,或者我只要让任意一个理发师按照某次的发型剪就行了。

不过,24.2%的毛利率,成熟门店13%的运营利率依然不是个好生意,这是新氧争议最大的地方,「但这也是我投资新氧核心的第三点:远期看,随着上游竞争加剧,耗材成本会明显下降。

新氧在今年9月下旬推出了自己总代理的童颜针,如果我算的没错的话,毛利率从24%提升到了接近50%,具体分析在下一节。

2.2 对比韩国机构

我特意对比了韩国连锁机构的单店模型。韩国由于上游供应充足,耗材成本占比仅有17%左右(个人多方验证的估算值,新氧高管宣称韩国机构耗材占比只有10~15%)。

举个例子,下图右下角是韩国MUSE肉毒素的价格,汇率大约200:1,可以算出来韩国产50u的肉毒素价格大约是120元/240元,上海九院一针肉毒素大约1500元,新氧是500~700元。

下面这张图右下角是交联型玻尿酸材料,1cc交联型玻尿酸400元~600元,国内价格1000~8000元。

韩国国产光电类项目的价格比例也差不多。我约了十一期间MUSE江南旗舰店的项目,到时候再写体验。

如果说韩国人均收入高,医美消费能力强,中国医美消费能力不行这我信,但如果说中国医美的利润都在上游,下游赚不了钱,那我就不信了。

2.3 坪效

根据新氧青春诊所2025Q2财报测算,目前坪效是4630,但这里包含了多家爬坡期店铺。官方对外沟通时说的坪效大约是7000~8000,至少杭州几家店是能到这个数字的。就算按4630算,这个坪效和瑞幸、蜜雪冰城差不多,也不错了。

横向对比,$朗姿股份(SZ002612)$ 旗下晶肤医美就没法看了,坪效是新氧的1/2~1/3。$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 旗下秀可儿坪效3256元还行,但是1000平的店,平均每天10个人……这种单店模型一城一店基本就到上限了。

3. 童颜针盈利测算

童颜针应该是新氧第一大单品,占比10%以上,对新氧的毛利、客单价有一定影响。

童颜针3.0分两个版本,75ml PLLA版和150ml PLLA版,9月25日上午10:00正式开售,首发售价2999/4999元,官方宣称效果优于艾维岚版。

管理层说童颜针3.0的拿货价是艾维岚的“小几分之一”,我这里按75ml版是艾维岚的1/3;150ml版是艾维岚1/2计算。童颜针3.0是东方妍美(西宏医药)旗下产品,东方妍美目前在港股上市流程中,新氧是这款童颜针的总代理商。

以下单品损益表分析仅供参考:

按这个模型,定价2999/4999的童颜针毛利率从24.2%提升到48.3%、49%,即使是2999版本,运营利润相比艾维岚版(童颜针2.0)也有提升。35~39%的运营利润可是相当赚钱。

4. 销售成本问题

新氧2025H1销售成本1.313亿元,新氧青春诊所的营收为1.444亿元,有人质疑新氧销售成本过高,新氧青春诊所的销售成本实际上被做账到了其他业务中。我研究了一下问题不大,新氧APP的POP业务是一种流量买卖业务,“买”的部分会被算到销售和营销费用中,只要POP业务存在,一定会维持比较高的“销售和营销费用”。

5. 风险点

(1)价格战。一般而言,其他机构成本高于新氧,打价格战没有优势,但是不排除美莱、艺星这样的机构以很低的轻医美价格引流,导流到其手术类项目。但如果新氧率先完成上游布局+连锁化,美莱、艺星这样的机构即使成本价销售,价格仍然可能高于新氧。

(2)竞争对手进入。目前主要的威胁是京东健康。京东健康在北京开了两家自营医美诊所。其中亦庄店是算自营医院的一个部门,国贸店是真正的试水扩张。从国贸店的预约情况看,这家店很火爆。

我有一个疑问是,既然阿里、美团、京东能开自营盒马、快乐猴超市、七鲜超市,那京东健康是不是也能开全国连锁的医美机构?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以下是个人分析:

1. 京东七鲜超市用了7-8年的时间,一共开了70多家店,而开医美诊所的难度和开线下超市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从七鲜的发展推测京东自营医美诊所很难大规模扩张。

2. 医美下游2C端是个苦逼生意,一个店一年做400万利润就很了不起了,100家店4亿利润,要花费很大心血,这对于2024年利润47.9亿利润的京东不值当。对于京东来说,同样的精力应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业上。

不排除京东健康脑子一热大规模扩张,但我认为长期(10年)开到100家店难度极大。

(3)医疗事故叠加互联网舆论。医疗风险存在于任何机构,但互联网会放大舆论风险,这对于小机构无所谓,但对新氧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

6. 盈利时间推测

极高的性价比下,新氧能否盈利?对此,金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新氧青春诊所肯定是亏损的,因为连锁业务的逻辑是要有中台,这个中台就是一个成本中心,包括研发、用户运营、品控等,可能开店到一定的规模,店端的利润才能覆盖掉中台的成本,开始真正去赚钱。”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到这一拐点。”金星坦诚地说,“如果不考虑中后台成本,我们的门店端已经实现了单月的盈利,公司距离整体盈利不会太久。

我来毛估一下新氧的中台费用。

忽略2024半年时的诊所业务,2024半年营销费用2.86亿,今年互联网业务营收下滑35.6%,假设营销费用同比例下滑,到1.84亿。今年半年总营销费用2.29亿,毛估青春诊所2.29-1.84=0.45亿。研发和管理费用分担过来一点,半年大约1亿吧,一年2亿。

50家店,每家3000万营收,13%运营利润率,大约2亿运营利润,减去2亿中台费用,差不多正好盈亏平衡。

这么算,大概明年某个季度就能实现整体盈利。

7. 新氧上限测算

单店营收:2025Q2单店营收2222.7万/年(门店数量=(Q1末+Q2末)/2),包含了爬坡期门店。假设未来直营门店单店营收可以做到2500~3000万,加盟店单店营收2000~2500万。

店数:官方目标未来10年内开1000家店,算法是全国有2万家注册医美机构,参考韩国,未来连锁机构占比25%,新氧占有率20%,也就是新氧占全国总门店数量5%。假设能做到,其中200家自营,800家加盟。

店数交叉验证:2025年中国轻医美(非手术医美,注射+光电)市场2200亿,过去5年复合增速20%以上。2030年保守估计3800亿,2035年保守估计6000亿。2030年开500家店,单店营收2500万,总营收约125亿,市占率3.29%;2035年开1000家店,单店营收2500万,总营收约250亿,市占率4.17%,看起来有可能达成。

净利率:目前毛利率很低,这也是新氧争议最大的地方。我们新氧的投资者认为未来上游价格下降必定会提升毛利率。参考韩国连锁机构,未来单店运营利润率可以看到25%。我们假设一段时间内耗材成本仍然高于韩国机构,但是医护人员成本也会明显低于韩国机构,所以运营利润率看齐韩国我觉得问题不大。国内药厂足够卷,远期运营利润率超过韩国才应该是常态。

况且,和韩国连锁医美机构之间竞争激烈。我们这边只有新氧有10年的品牌积累(过去10年30亿营销支出)、已经完成了数字化。竞争压力应该会比韩国小一点。此外,新氧在两年前就开始上游布局。就算有新玩家想入局,新氧在布局上游的时间差上也有明显优势。

自营店按25%单店运营利润,减去5%总部额外的营销、管理、研发费用。这部分有争议,目前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清楚是否包含了部分总部开支,以及部分研发和管理费用等是否没有计算到青春诊所开支,还需要再观察财报。

再扣除所得税,自营门店净利率我认为可以达到15%。

加盟门店按22%~25%运营利润率,分摊到总部的净利率按6.5%~7.5%估算,算法如下:

总利润:

200 x 2500万 x 15% + 800 x 2000万 x 6.5% = 17.9亿

200 x 3000万 x 15% + 800 x 2000万 x 7.5% = 21.0亿

自营设备(目前奇致激光、未来布局更多)、POP业务没挂的话,假设有1~2亿利润,一共19~23亿利润,给25倍PE,大约520亿市值。

目前不到27亿市值,还有20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