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黑色面包: 面包兄指得是The Information那篇?我解释一下,GB大概6~8月份才逐渐部署,机房,液冷,电力这些都是要钱的,但利用率需要时间爬坡。因为GPU是按照使用小时结算收入,而基础设施的费用在部署的一瞬间甚至之前就已经计费,这就是过去几个月毛利难看的原因。利用率爬坡后,毛利会上来的,just for reference: A/H GPU利用率常年90+%。Oracle的问题固然很大,估值,生意模式,负债,现金流,利润率和不靠谱的管理层等,但一码归一码比较好。
最后夹带一句私货,在这一场很多人认为的报团内循环泡沫中,我对很多质疑与批判不可置否,但有个东西——B/C端对生产token的原始需求——比较难造假。$英伟达(NVDA)$ $甲骨文(ORCL)$//@黑色面包:回复@黑色面包:这不,$甲骨文(ORCL)$ 的吹哨者时刻就这么来了,然后多头继续找各种证据去支持他们的观点。回想那天下午发布会时多头的疯狂,指数外推,依然便宜的结论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英伟达(NVDA)$ 构建了一个难以维系的旁氏体系,依赖于正向的投资和负向的杠杆采购,同时在这样一个体系中,Hyperscaler的生意模式变得越来越差,因为他们的资产越来越重,而且不变重反而可能意味着被淘汰的风险。今年三季报也和我们的客户交流了我的看法,至少在折旧这一点上,Hyperscaler变得越来越像页岩油公司,资本开支超过一半是投资GPU,而衰减期就是2-3年;当前的资本开支势必在未来某一个时点化为高速折旧去压缩他们的利润 -- 在这种高额且快速折旧的资本开支下,要什么样的终端应用和盈利能力才能产生一个合适的ROI?(拙作:网页链接)昨天甲骨文的那篇报道也说了,这个14%的毛利率还没有计算折旧,如果算上折旧,还要打掉700bps的利润率!原来这是个比"Damn Retailer"还差得多的生意!就像页岩油周期一样,在你跑马圈地的时候,华尔街衡量你的核心指标是你每个季度拿了多少地,你明年产量能够增加多少,因为产量多了才能通过规模降低成本,活脱脱的一个军备竞赛,恰似如今的P/Cap Ex估值。
在这一刻,做出终局判断需要的不是格局和“小登”,只是常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