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早第一个帖子,点评锦欣并不是为了做空(本号点评公司完全随机随缘),而是从不同角度测试港股的韭菜化()程度,同时也在帮韭菜解答为啥所谓“利好”每天高开低走,没有任何预测。锦欣恰好遇到一个可以同时被解读为利空和利好的重大行业政策,有足够的分歧,恰好能拿来当案例分析,可以认为是A股主题投资向港股外溢的标杆网红级公司。被拉黑的越多,说明港股通
茂密,越危险
,和资金面去测试抛压是没区别。基于目前的数据,港股通的部分资产A化,泡沫化已在中后期阶段。同时我们以“辅助生殖进医保政策为例“,可以看到相同的信息能被完全相反的解读,对行业的认知深度是第一重要,而不是像A股很多资产博弈资产的信息差(典型A股特斯拉产业链)
2. PB估值:作为医疗服务行业公司的PB估值破净,是一个反常现象,港股多出现价值陷阱(高教行业的减值也如此),理性的投资人会追溯公司的历史沿革,来思考原因和是否有反转的预期差。
a. 过差的商业模式:LTV太短+ 进医保后公立医院挤压+ 大陆提价权丧失 (辅助生殖全面进医保几年前就有预期了,之前部分省份已经先行,也是一直压制估值的重要因素)。很多韭菜并不了解,辅助生殖技术在全球是非常成熟的一门医疗技术,并不是高科技。
b. 固定资产:对医疗服务业有基本常识的都会关注固定资产(设备+房子)效率的问题,医院是开在楼里。我们对IVF行业的研究自从永泰能源收购HRC开始,国内锦欣上市后国家对持牌公司进行政策强化,要求必须配置妇产科(或者综合性医院)。众所周知,妇科和儿科有估值吗?可能有些韭菜听不懂,中翻中是,你想租用几层开个青楼,但是还得一起买个写字楼和配套园区,这也是公司历史上PB估值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c. 收购:资本的再配置能力是有明显的问题,锦欣早期的CFO水平被高估了,这点部分应该怪花旗的IBD,真正了解的都知道本号在说啥。。HRC是当年上市的核心基础,但是后来的很多操作是商誉减值的到导火索。
d. 治理:锦欣早期就是一个拼盘的团队,医生团队、gov团队、金融团队、PE股东,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都不在一个层次上,也是导致估值便宜的原因。
3. 未来:锦欣在6.25写了一篇上市6周年的反思,非常真诚,我们给予部分高度认可。新管理层反思到位,剩下的是兑现事实。
反思资本开支和估值体系:前者没问题,外资对Reinvestment非常看重,但后者EV/EBITDA估值是并购话术,而不是FCFF话术。并购估值只是资本市场估值体系里的其中一种。
国际业务重新定位:海外的空间因为有灵活定价的基础,全球超高净值家庭注重生育率是必然的趋势,真正要争夺的不是国内的屌丝,而是全球高净值客户。
生育健康跨周期产品、女性生育健康产品:核心是解决LTV问题,公司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美丽田园,是添润医疗,是珀莱雅。生活美容、医美、化妆品行业都在疯狂入侵锦欣的领域,作为真正有严肃医疗属性可以降维打击的公司,本来在上市就应该做的服务+ 产品的模式双驱动模式,实现王者归来,莱珀妮的发展历史可以学习。
希望锦欣越来越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