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懂经营,定买入;盯股息,定卖出

用户头像
自在谷
 · 辽宁  

第一 懂经营,定买入

所有真正持续赚钱的优秀投资者,都是潜心埋头于经营与热爱投资。

我自2004年创立的财务咨询公司,至今已经营了21年,读巴菲特的信,这段话印象太深:
1、我是好的投资者,因为我是好的企业经营者;我是好的企业经营者,因为我是好的投资者。
2、在投资的时候,我把自己看成是

企业分析师;

而不是市场分析师;

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

更不是证券分析师。

中国的学生最厉害的能力之一就是背诵。

所以这段话,我是倒背如流,烂熟于心。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长期持有卓越的公司,

首先源于他是一位久经风雨的企业经营者。

我前些年去日本溜达,发现已逾百年企业的数量,日本多达2万多家的“百年老店”。

2万多家的百年企业当中,餐饮企业又居多,而且绝大多数的餐饮店就开这一家。极少如国内开连锁,开直营,开加盟。

我们所熟知的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店,即使是原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品尝,也要提前一个月网上预订。

最火的寿司店,位于东京银座地下室,仅有10个座位,且未设独立卫生间。

我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

这也太拿经理不当干部了吧?

2016年之前,只要听到中远两个字,避之唯恐不及, 为什么?

因为多元化,大拼盘的公司,太难看清楚,太难分析了。

昔日我之所以参与面板行业TCL的资产重组,就是因为TCL将电视与手机长期亏钱的项目剥离,保留核心的深圳华星半导体,外加TCL创投项目用于业绩平滑。

先不讨论行业的景气度,是否与中远海控目前的经营架构何其相似?

与其说是我参与第二轮面板行业的TCL投资重组赚了钱,倒不如说是我青睐于集中专注的公司与经营者,因为他们给我安全感,确定性与信用度。

雪球上从事股票投资的职场中人,很多都是职业经理人,我们都知道企业管理的宽度:

即使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管理的直接下属人数一般在12人到18人。

所以,我就深刻理解了:

日本的餐饮企业之所以不扩张:

一是因为餐饮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不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竞争空间了。

二是只要大规模的扩张,往往餐饮店内的服务管理、食材品质、厨师手艺就极难保证。

眼见它店面起,眼见它宾客散。

从3.75元买入持有TCL大获其利后,听到TCL准备收购中环(光伏企业),我是立刻撒手卖出,为什么?

又开始新一轮次的扩张与多元化。

“同行十二载,不知木兰是女郎?”

25年的创业经营之路,我见过倒下的企业,远远多于依然在创业之路砥砺前行的公司。

17年的大A投资之旅,我见过每五年星光乍起的基金经理与大V,远远多于依然在股市持续赚线,如我这般“有六块腹肌马甲线”的价值小散。

你追求涨停,晒出百倍干倍收益。

而我追求长寿,学习孔门绵延百代。

不懂行业与公司经营,就极难长期持有投资的股票。

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就进入集运行业从业,在大连的某大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从会计一直到财务总监、出口集装箱货代大区经理。对于集装箱班轮的运维,有着犹如掌上观纹的行业认知。

所以才会分三次在兴业银行基本面不断改善之时,分次置换到中远海控。大量的买入价是在海控9.5元均值左右。

懂经营定买入。

第二 盯股息,定卖出

雪球上的散户问的最多一个问题,就是何时卖出?

我的方法化繁为简,盯着股息率,

如果股息率,因为股价上涨,降低到只高于十年期国债利率:

我内心锚定为低于3%股息率,且行业与投资的股票已不具成长性。

那就分批考虑卖出,涨20%,卖20%,涨50%,卖50%。

兴业银行中远海控为例:

兴业银行2023年是业绩低谷期,每股分红1.04元,公司低谷期的分红股息率来计算,股价20元,依然可以拥有5%的股息率,是长期国债利率的两倍多。

海控2023年也同样是行业低谷期,2023年,238亿净利润,每股分红0.74元,即使以行业最低迷期的股息率来计算,股价20元,依然可以拥有3.7%的股息率。

这时我又拿出巴菲特在我初入股市江湖,送给我的锦囊:

投资持续成功

=70%的安全边际+30%的成长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于其间。

绝不做费心费力的心与力之损耗。

懂经营,定买入!

盯股息,定卖出!

经营与投资的上升之路,

其实从不拥挤。

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任何投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