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在8月初就准备发了,8.1广生堂再次被关小黑屋,以为走势会进入冷静期,就准备了这篇文章,当日我也波段卖出了股票(截止8.16已卖飞50元/股)。但次日公司发布了创新药管线在柳叶刀子刊上的论文,直接再度热爆,触发量化猛怼,此时因为短期涨幅巨大,怕影响老师们的操作,只能望“神”生叹了。因周末东财APP显示广生堂从周一起再度被关小黑屋,预判这次会进入冷静期,就把这篇拙发出来一起温习一下吧。
A 股创新药 “药神”—— 广生堂,及不得不了解的竞争态势
乙肝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的健康。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大,慢性乙肝患者众多,这促使乙肝治疗药物市场需求极为迫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乙肝创新药领域成为医药行业研发的热点之一,竞争格局也在持续演变。
现有治疗药物局限与创新药崛起背景
传统的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TDF)及其升级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逆转录酶活性,使 HBV DNA 阴转率提升至 90% 以上,且耐药率低。然而,它们无法清除肝细胞核内的 cccDNA,患者往往需终身服药。TAF 虽在安全性上有显著提升,但其 HBsAg 清除率仍低于 3% ,难以实现乙肝的治愈。干扰素类药物可调节免疫,具备一定抗病毒能力,但单独用药疗效欠佳,存在给药方式不便(皮下注射)、不良反应明显、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且对肝功能失代偿者使用受限。
基于现有药物的局限,乙肝治疗的理想目标 —— 功能性治愈成为研发焦点。功能性治愈即经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 HBsAg 和 HBV DNA 持续检测不到,HBeAg 阴转(伴或不伴 HBsAg 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缓解、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降低。这一需求推动了乙肝创新药的研发浪潮,众多药企纷纷布局。
广生堂核心管线专业深度剖析
广生堂在乙肝创新药领域深耕多年,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全链条研发矩阵,其核心管线 GST-HG141、GST-HG131 及二者联合用药方案在技术先进性、临床数据和研发进度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GST-HG141:全新靶点核衣壳抑制剂,病毒复制的强力阻断者
作为全新靶点的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剂,GST-HG141 属于FIC(首创新药) 范畴,其作用机制精准且独特。通过调节核心蛋白构象,它能从源头影响核衣壳组装,实现对病毒复制与核衣壳组装的双重阻断,同时还可抑制病毒脱壳,并潜在耗竭病毒库储备(cccDNA),直击乙肝难以根治的核心痛点。在 II 期临床试验中,该药表现出卓越的抗病毒效果,24 周 HBV DNA 转阴率高达 84%,远超一线药物单药疗效,展现出BIC(同类最佳) 的潜力。目前,GST-HG141 已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III 期临床获伦理批件并启动入组,整体研发进度较国内同类竞品领先 6-12 个月,为其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GST-HG131:全球首个口服表面抗原抑制剂,功能性治愈的关键推手
GST-HG131 是全球首个进入 II 期临床的口服表面抗原抑制剂,其技术路线具有开创性意义。它通过特异性降解 HBV mRNA,直接阻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合成,解决了现有药物无法有效清除表面抗原的难题,而表面抗原的持续存在正是乙肝难以实现功能性治愈的重要障碍。在 II 期临床中,该药 24 周表面抗原下降≥1 log10 IU/mL 的比例达 58%,疗效数据显著优于同类在研药物。凭借这一独特优势,GST-HG131 在 2025 年 7 月进入突破性品种公示期,进一步加速了其研发与审批进程。
联合用药方案:双剑合璧,直击乙肝治愈难题
广生堂创新性地将 GST-HG141 与 GST-HG131 组成全口服联合用药方案,形成 “病毒复制抑制 + 表面抗原清除” 的双重打击机制。GST-HG141 强力阻断病毒复制、耗竭病毒库,为 GST-HG131 清除表面抗原创造有利环境;而 GST-HG131 降低表面抗原水平,可解除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二者协同增效,大幅提升了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可能性。该联合用药方案已获国家 “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 资质,审批周期预计缩短 50%,目前正加速推进 II 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乙肝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
创新药技术路线与代表企业管线进展
(一)衣壳组装调节剂
上海挚盟医药 - Canocapavir(ZM - H1505R):处于 III 期临床。在临床数据方面,对 HBV DNA 抑制率高达 82.1%。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开放标签扩展研究拟入组 1300 例接受 NAs 单药治疗至少 12 个月的慢乙肝患者,旨在对比其联合 NAs 与 NAs 单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东阳光药 - 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也已进入 III 期临床。此赛道竞争激烈,多家企业产品进度相近,后续将在临床数据、安全性及商业化能力等方面展开角逐。
(二)反义寡核苷酸
葛兰素史克 - Bepirovirsen (GSK836):已处于申请上市阶段,在反义寡核苷酸领域研发进度领先。作为反义寡核苷酸药物,通过与乙肝病毒 RNA 结合,激活肝细胞内的酶摧毁乙肝 RNA,阻断病毒复制。IIb 期临床试验显示,治疗 24 周后,26% 的核苷类似物(NAs)经治患者和 29% 初治患者实现 HBsAg 清除及 HBV DNA 阴转,但停药 24 周后,这一比例分别降至 9% 和 10%,复发率超 60% ,序贯干扰素可降低复发率。按照其研发规划,有望在 2026 年在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市场获得批准上市。
浩博医药 - AHB - 137 注射液: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IIa 期临床已完成入组。其作用机制为非偶联型反义寡核苷酸,靶向 HBV mRNA 。虽尚未公布具体疗效数据,但从同类药物机制推测,可能具有降低 HBsAg 水平的潜力。一项随机、开放、多中心 II 期试验纳入 NAs 经治的 HBeAg 阴性慢乙肝患者,接受 AHB - 137 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 细胞)或 PEG IFNα - 2b(派格宾)治疗,评估联合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三)RNAi 疗法
葛兰素史克与强生制药联合研发 - GSK5637608(JNJ - 73763989、JNJ - 3989 为 Janssen 代号、Daplusiran/tomligisiran)注射液:处于 II 期临床。通过沉默病毒基因表达抑制病毒复制,2023 年 10 月强生将 JNJ - 3989 的全球权益独家授权给 GSK,GSK 计划加速其与自有 ASO 药物 Bepirovirsen(GSK3228836)的联合疗法开发,首个探索 ASO + siRNA 联合方案的乙肝疗法已获 NMPA 批准临床 。
美国 Vir Biotechnology(维生物技术公司)与腾盛博药 - BRII - 835 (VIR - 2218) 注射液:处于 II/III 期临床。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在降低 HBsAg 水平方面展现出一定潜力,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也在探索中。
舶望制药 - BW - 20507:2025 年 6 月纳入突破性治疗。作为首个在单药治疗中实现 > 50% HBsAg 清除率的 siRNA 疗法,已完成 I/IIa 期临床,计划 2025Q3 启动联合疗法 IIb 期的功能性治愈潜力临床。该药靶向 HBV mRNA S 区域,每 4 周皮下注射一次,对基线 HBsAg 较低患者疗效显著 。
(四)免疫性调节剂治疗性乙肝疫苗
美国 VBI Vaccines 与腾盛博药联合研发 - BRII - 179 (VBI - 2601) 注射液:2023 年 11 月获 CDE 突破性疗法认定,处于 II 期临床。通过重塑特异性免疫应答,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探索提升乙肝功能性治愈率的可能 。
(五)中和性抗体
Vir Biotechnology 与腾盛博药联合研发 - 注射用 BRII - 877 (VIR - 3434):2024 年 5 月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处于 II 期临床。通过中和性抗体机制,在乙肝治疗中发挥作用,阻断病毒与肝细胞结合,有望改善乙肝患者病情 。
各企业竞争优势与挑战
(一)广生堂
优势:拥有 GST - HG141 和 GST - HG131 两款极具潜力药物,且均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GST - HG141 对 HBV DNA 抑制率高,GST - HG131 作为全球首个进入 II 期临床的口服表面抗原抑制剂,对乙肝表面抗原抑制效果显著,二者联合用药形成独特协同优势。“登峰计划” 三联疗法获国家 “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 资质,审批周期预计缩短。
挑战:创新药研发风险高,后续临床研究仍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如 III 期临床结果不如预期;市场竞争激烈,需应对国内外药企同类产品竞争,尤其是 GSK836 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先发优势明显,广生堂需加快研发与审批进度。
(二)腾盛博药
优势:拥有 BRII - 835、BRII - 179、BRII - 877 三个品种三条技术路线,且均纳入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同时启动联合疗法研究,如 BRII - 835 + BRII - 179 + PEG - IFNα + NA 四药序贯方案和 BRII - 835 + BRII - 877±PEG - IFNα 三联疗法研究。ENSURE - II 期研究成果显示治疗结束时(48 周)HBsAg 阴转率超 30% 。
挑战:此前在新冠抗体药物上投入巨大但收入微薄,对企业财务造成较大压力,需平衡研发投入与财务状况;联合疗法虽有潜力,但临床研究复杂性高,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且面临 GSK 等巨头的竞争压力。
(三)浩博医药
优势:AHB - 137 的 IIa 期临床数据若优异,将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路线上占据一席之地。公司开发的 Med - Oligo™ ASO 专利技术平台具有技术优势,已完成 5000 万美元 B + 轮融资,累计融资超 1 亿美元,资金支持研发推进 。
挑战:尚未成为公众公司,在融资渠道拓展、市场知名度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GSK836 已申请上市,在反义寡核苷酸领域抢占先机,浩博医药需凭借更优疗效或差异化优势才能脱颖而出 。
(四)舶望制药
优势:成立时间短但成果显著,多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且与诺华制药达成合作,获得巨额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付款。BW - 20507 在 RNAi 疗法药物研发上进展迅速,单药治疗 HBsAg 清除率突出,联合疗法临床推进有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
挑战:需持续保持研发速度,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 GSK 等企业加速布局联合疗法的情况下,需尽快推进临床并展现更优疗效;在产品商业化方面积累经验,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场份额 。
(五)葛兰素史克
优势:作为国际药企巨头,资源丰富、研发实力雄厚、国际化布局领先。GSK836 已处于申请上市阶段,有望率先上市占据市场先机,且在乙肝创新药领域布局广泛,后续产品线丰富,计划加速其与自有 ASO 药物 Bepirovirsen 的联合疗法开发 。
挑战:GSK836 面临单药治疗持久性不足问题,需优化联合疗法,增加治疗复杂性和成本;需应对来自其他创新药企的竞争,尤其是在联合疗法方面,可能面临广生堂、腾盛博药等新兴组合方案的挑战 。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当前乙肝创新药行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不同技术路线的药物在不同研发阶段展开角逐。从研发进度看,葛兰素史克的 GSK836 已处于申请上市阶段,在反义寡核苷酸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望率先上市;广生堂、挚盟医药等企业的衣壳组装调节剂也进入关键 III 期临床阶段。从技术路线分布,RNAi 疗法、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路线受到众多药企青睐,不同技术路线药物联合使用成为趋势,如 siRNA 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性疫苗联合抗病毒药等组合,以提高乙肝功能性治愈率。
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披露和新药的获批上市,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GSK836 的率先上市可能重塑市场格局,先发优势使其在短期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具备更优疗效、更低复发率、更便捷给药方式的药物将更具竞争力。联合疗法有望成为乙肝治疗的主流方案,各药企需不断优化联合用药组合,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此外,随着乙肝疫苗接种普及、检测技术进步,乙肝病毒感染率有望进一步下降,但慢性乙肝患者存量仍将支撑创新药市场发展,药企也需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精准定位目标患者群体,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公开信息,记录学习过程,绝无荐股之意,请勿据此文进行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