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中国这三次超级工程周期非常明确。
第一次三峡工程,1994--2009,持续15年,投资占了当时全国40% GDP。创造数百万岗位。
第二次高铁工程,2008--2024(2003开始技术摸索,到2008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投资4万亿,持续16年,截至2024年运营里程4.8万公里,降低物流成本35%以上。
第三次雅江工程为起点,2025--?,投资1.2万亿,后面估计还有其他组合牌,这会开启一轮新的超级工程周期。
。
意义重大:
1.这分别对应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节点。三峡代表的能源突破瓶颈+快速工业化,高铁代表的交通转型+区域一体化,雅江代表的能源转型+能源自主化。
2.从时间背景看,三峡工程后续对冲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内需提振需求;高铁工程大规模基建对冲了2008年后出口下滑;雅江工程为代表的第三次超级工程周期,对冲后疫情时代全球增长乏力,以及未来更多的不确定。
3.这种超级工程不仅基建本身有规模的经济效应(雅江电站建成后每年光直接经济效益2000亿,等于把国家每年补贴西藏的转移支付包了),还有巨大的社会杠杆效应。比如说超级高铁工程+高速网,撬动了20万亿的电商行业。
。
中国手里储备的超级工程牌还有很多,未来根据需要拿出来就好了。
这就是“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为什么股市里线性思维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