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鳗鱼游世界
 · 广东  

$天马科技(SH603668)$
天马科技(连载)之二:公司远期市值空间还有 30倍。
1.业内认为鳗鱼年产量20-30万吨是一个静态的估计。美洲鳗苗规格较小,7000条/公斤,每年进口约30吨,就是2.1亿尾,假设养成3P规格出售,如果成活率100%,就是7万吨的产量,考虑到有一些是以菜鳗的规格出售,粗略计算美洲鳗一年就是10万吨的产量。日本鳗苗规格偏大,5000条/公斤,每年的捕捞量差距比较大,少的20吨,多则90吨,我们取平均50吨,2.5亿尾,和美洲鳗差不多,粗略估计一年也就是10万吨的量。每年行业产量20万吨是这么算出来的。
2.这里面的有两个假设条件,第一是每年美洲鳗和日本鳗的捕捞量不是异常值;另外一个就是只有这两条鳗苗的获取渠道。这里需要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鳗鱼的市场空间一直在这个水平震荡。同时,需求也一直以来没有大的突破,就是传统鳗鱼消费区域在食用,没有扩散的趋势。个人的判断是:这是一个供给限制需求,同时需求反过来限制供给的行业。首先,出口贸易赚钱的难度要小于国内市场的开拓的难度,因此养殖户外销的积极性更高,尤其是国内养殖户规模小,没有开拓内需市场的动力和能力(这个工作只有天马做,别人不会做),而海外市场的需求相对成熟而稳定,因此每年的产出优先供应海外;海外的需求又相对固定,因此国内对于鳗苗的需求就相对固定。而产量一旦固定,没有更多的供给外溢到国内。
3.全球范围来看,鳗苗的供给大概率不止美洲鳗和日本鳗,应该还有第三战场,只是目前需求没有培养起来,不需要到“野海”冒险捕捞鳗苗。第一,业内一直说,鳗鱼苗从马里亚纳海沟孵化,又说对鳗鱼苗的孵化、洄游、繁殖等又处于模糊的研究状态,这印证了,鳗鱼苗的洄游或者分布本身就不清楚;其次,因为下游市场没有开拓出来(分析了,过去是因为小养殖户没有动力和能力去做),现有的两个品种又能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所以,养殖户也就没有动力去开拓第三战场。但是,随着天马科技对新的消费市场的开拓,(注意,此前不是没有需求,也不是没有开拓成功,是没人开拓),供需平衡就会被打破,新增需求就需要新的供给来满足,因此第三战场一定会开拓,并且只会是天马科技去开拓。
4.因此,当20-30万吨的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时,天马科技就会开启第三战场(未雨绸缪,或许已经在慢慢寻找新苗种供给地也说不定哦)。因此,鳗鱼的价格不会一直上涨,天马科技的逻辑也不是鳗鱼涨价,而是在天马科技的带领下,行业做大;同时天马科技的市占率不断提高。
5.至于鳗鱼最后的市场空间到底多大,天马科技的市值空间到底多大,还取绝于天马科技自己,但是肯定不是目前的20-30万吨,50%以上的市占率这样的静态水平。
6.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的估算。目前日本每年的消费量是7-8万吨,日本人口大约1.5亿。中国目前消费区域主要在沿海区域,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这五个地区的人口1.3亿+0.4亿+0.7亿+0.25亿+0.9亿=3.55亿。是日本的2.4倍,这几个区域就能新增20万吨的需求。因为未来新的供给只会由天马科技提供,20万吨几乎都是天马的。这里的假设,只是算了沿海五省市,其他京津冀等发达地区都没算;当然日本食用鳗鱼的传统也是明显要强于国内。当下国内经济困难,但是,远看未来,国内的消费潜力还是会爆发出来(时间点不好预测),鳗鱼消费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7.当下20万吨,天马未来市占率50%,未来新增的20万吨,天马大概率会全部获得,那就是75%市占率,30万吨年产量,单吨2万利润,年产60亿利润,40倍,2400亿市值空间。目前80亿,远期30倍空间。
8.至于要打几折,哪些地方乐观了,哪些地方悲观了,就仁者见仁了。不喜勿喷,不爱听或者不赞成就当图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