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微软MOSAIC,兼论炬光科技的新机会

用户头像
救救韭韭
 · 北京  

照例先说结论:

如果微软真把这东西大规模商用了,那炬光科技真是要赢麻了。。。

正文:

2025年ACM顶会SIGCOMM将在9月8-11日期间举办,目前已经公布了接收的文章。其中,微软研究院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MOSAIC: Breaking the Optics versus Copper Trade-off with a Wide-and-Slow Architecture and MicroLED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LED技术的光学链路技术。该技术通过架构重构和组件创新,有望打破数据中心网络中铜缆与光学链路的固有权衡,为下一代高带宽、低功耗、高可靠的网络连接提供了可行方案。

方案具体好在哪我就不详细说(抄)了,总之,MOSAIC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新的microLEDs光源方案(相对于主流光通信的激光器作为光源)。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论文中的说的,从“窄而快(NaF)”模式,变成“宽而慢(WaS)”架构。具体而言,过去800G的端口,大概就是单通道100G*8通道,1.6T可能是200G*8通道(当然实际通道可能会更多一点,保持冗余);那么MOSAIC由于光源的不同,单个led的强度很低(因此节能),携带的信息很少,所以就需要几百个通道来实现整体800G的效果。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前几天科普OCS的时候已经说过,通道越多→光纤越多→需要的透镜和V型槽越多,这个逻辑仍然是成立的,而且这些光学器件的数量越多,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就越高,自然就需要炬光科技的看家本领。

前面这说的是光纤准直器的部分,已经比OCS和CPO交换机中的需求大了n倍。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也即光源的TIR透镜阵列,这是全新的需求

就是上图第二个的箭头指着的东西。这东西干吗用的呢?因为microLEDs为朗伯发射器,光束发散角达±90°,传统微透镜耦合效率低。MOSAIC开发定制全内反射(TIR)微透镜,将光束准直为±12°锥形,耦合效率提升2倍以上,同时抑制通道间串扰。

具体的形态如上图最右侧所示,咳咳,可能这形状有点神奇。不过不重要,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这东西也是2D阵列排布的,图中是20*20的阵列,需要的量很大,而且比普通的微透镜加工要求更高!所以,这不就又来到炬光的地盘了吗?

可见微纳光学可探索的世界很大,但是沿途都能看到炬光的驿站,兜兜转转,有炬无患。老刘这大局观、对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真是牛逼。赚钱的朋友都给老刘磕一个吧。。。

微软的这套新方案算是意外之喜了,不过以炬光的能力,未来这种意外之喜一定会越来越多。

这种架构应该是2023年开始有人提出来的,直到今年微软发了这篇论文,目前市场上还没什么反应,@俯首拜管仲 如果不说,我估计都不会发现这东西(所以选对偶像很重要,人家拜的是管仲,要不人家发财呢)。也许9月的会开完了会有一些讨论吧?希望有机会发酵。。

当然还是得提醒下,光通信领域的新东西很多,但是整体而言,OCS和CPO可能会更快一点,毕竟coherentlumentum的OCS业务已经产生收入了,英伟达的CPO交换机也马上要量产了。而微软的MOSAIC目前刚弄出来原型机,乐观点预期,明年能进行试点,2027年能商业化量产,这已经是速度很快了,实际上大概率比这个更慢。

不过,我写这个帖子,一方面是和大家一起探讨炬光的新场景,更重要的是再次感叹下,在光的世界里,炬光的价值还远没有被市场认识到。强的不仅是任何一个单款产品,而是世界顶级的微纳光学加工能力呀。

鸣谢@慢跑者397 大佬分享的论文,我在雪球惊讶的时候,人家已经看完论文了。。

$炬光科技(SH688167)$ 老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