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银行全面牛市了。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吉林  

可能银行全面牛市了。

很多散户喜欢炒小盘股,中小创,小盘银行股可能迎来牛市周期

类似这种

小盘银行,拿张家港行举例说明

张家港行

$张家港行(SZ002839)$

熊市周期从 2017年股价30.51元, 下跌📉到 2024年9月,股价3.56元,

完整的熊市周期。

充分释放风险

很明显从2024年9月启动牛市周期

牛市周期第二波

银行牛市就这种形态的

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

就拿工商银行举例说明吧

$农业银行(SH601288)$

再讲一个工商银行,0.77倍市净率

工商银行进入出货阶段,

拉高出货。吸引韭菜进场接盘

还是有望上涨23%的空间。。

达每股净资产10.41元。

工商银行目标价10.41元。

$工商银行(SH601398)$

银行股的投资逻辑建立在对其独特商业模式、盈利驱动因素和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上。以下是分析银行股投资价值的核心逻辑框架:
---
### **一、核心盈利模式:息差 + 非息收入**
1. **净息差(NIM)**:
- **定义**:贷款利息收入 - 存款利息支出后的净收益,是银行最核心的利润来源。
- **影响因素**:
- **利率环境**:加息周期通常扩大息差(如2022年美联储加息利好美国银行股),降息周期则压缩息差。
- **资产结构**:高收益贷款(如小微企业贷、消费贷)占比高的银行更具弹性。
- **负债成本**:存款基础雄厚(尤其是低成本活期存款)的银行具备优势(如招行工行)。
2. **非利息收入**:
- **来源**:手续费及佣金(财富管理、银行卡、投行业务)、交易收入、托管费等。
- **意义**:提升收入多元化,降低对息差的依赖,增强抗周期能力(如摩根大通、招商银行)。
---
### **二、资产质量:风险管控是生命线**
1. **不良贷款率(NPL)**:
- 衡量贷款违约风险的关键指标,需关注趋势变化(上升或下降)。
- **拨备覆盖率**:银行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反映风险缓冲能力(300%以上为优)。
2. **宏观经济关联性**:
- 银行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复苏期,企业还款能力增强,不良率下降(顺周期属性);经济衰退期,坏账风险上升(如地产危机对银行资产冲击)。
---
### **三、监管与政策:双重影响**
1. **资本充足率要求**:
- **巴塞尔协议III**约束下,银行需维持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达标(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要求≥10.5%)。
- 充足率高的银行更具扩张潜力和抗风险能力(如建行邮储银行)。
2. **政策导向**:
- **信贷政策**:监管引导信贷投向(如普惠金融、绿色贷款)影响资产结构。
- **让利实体**:政策要求降低贷款利率时,息差可能承压(如2020年疫情期)。
---
### **四、估值逻辑:低PB与高股息**
1. **市净率(PB)主导估值**:
- 银行股通常以PB(股价/每股净资产)而非PE估值,因其资产以金融资产为主。
- **破净现象**:多数银行股PB<1,反映市场对资产质量或盈利增长的悲观预期。若基本面改善,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2. **高股息吸引力**:
- 银行股普遍分红稳定,股息率常达4%-8%(港股内银股更高),是稳健型投资者重要收益来源。
- **示例**:工行近5年平均股息率超6%,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
### **五、关键差异化因素:银行类型决定投资策略**
| **银行类型** | **特点** | **代表标的** | 适合投资策略 |
|--------------------|---------------------------|---------------------|--------------------------|
| **国有大行** | 低息差、低不良率、高分红 | 工行、建行 | 防御型配置(经济下行期) |
| **股份制银行** | 零售业务强、非息收入占比高| 招商银行、平安银行 | 成长性溢价(经济复苏期) |
| **城商行/农商行** | 区域经济依赖度高、弹性大 | 宁波银行成都银行 | 波段操作(区域经济景气时) |
---
### **六、当前核心投资逻辑(2025年视角)**
1. **经济复苏强度**:
- 若GDP增速回暖,信贷需求回升+资产质量改善形成双击逻辑。
2. **利率周期位置**:
- 市场预期未来降息空间有限时,息差有望企稳。
3. **财富管理转型**:
- 非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的银行(如招行)享受估值溢价。
4. **房地产风险出清**:
- 地产不良贷款计提充分的银行利空出尽(如2024年部分银行加大拨备)。
---
### **七、风险警示**
- **资产质量恶化**:经济超预期下滑导致坏账飙升。
- **净息差持续收窄**:利率市场化挤压利润空间。
- **监管收紧**:例如提高资本金要求限制分红比例。
- **金融科技冲击**:互联网平台侵蚀传统存贷业务。
---
### **投资策略建议**
1. **防御配置**:国有大行(高股息+低估值)作为“压舱石”。
2. **进攻选择**:零售银行龙头(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或优质区域性银行(宁波银行)。
3. **事件驱动**:关注中小银行并购重组、混业经营政策突破机会。
4. **港股机会**:H股银行较A股普遍折价30%+,股息率更具吸引力(如中行H股)。
> **关键指标跟踪清单**:净息差(NIM)、不良率(NPL)、拨备覆盖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财富管理AUM增速。
**最终决策需结合宏观经济拐点、行业政策变化及个股基本面验证**。银行股投资需耐心等待“戴维斯双击”(盈利增长+估值提升)时机,尤其在市场过度悲观时逆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