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牛市的主升浪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新疆  

现在的散户状态和当时寒月霖枫的状态非常相似。

都想卖房卖车,卖老婆来加仓,

马上进入牛市的主升浪

回顾历史的经验教训。先打个预防针

肯定有

历史会重演,不是简单重复

以下是事件的完整脉络:
一、早期盈利埋下隐患
2019年6月,寒月霖枫以153元/股买入长春高新,投入约100万元本金。当时长春高新作为“东北药茅”,生长激素业务垄断性强,股价正处于爆发前夕 。
- 第一次获利:

2020年2月,股价涨至242元时卖出,赚取约80万元利润,相当于其10年工资收入 。
- 踏空后的懊悔:2020年5月,长春高新涨至300元,寒月因过早卖出深感懊恼,在318元重新全仓买入 。
- 第二次获利:

2021年农历新年,股价涨至480元,他再次卖出,获利约60万元,并购买了一辆20万元的车 。
二、杠杆加身与悲剧开端
2021年5月,长春高新股价创历史新高522.2元,媒体热炒“大妈5万变500万”的故事。寒月被贪婪冲昏头脑,做出致命决策:
- 满仓加杠杆:

他将全部280万元本金加上融资,合计648万元在450元附近满仓买入长春高新 。此时他已陷入“错失暴富机会”的焦虑,完全忽视了股价高位风险。
- 风险叠加:

除券商融资外,他还通过信用卡套现追加资金,杠杆比例远超合理范围 。
三、暴跌与爆仓过程
2021年5月后,长春高新因集采政策冲击(生长激素价格暴跌70%)、竞争加剧、研发投入过高(全年研发费用26.9亿元)等因素,股价开启暴跌模式 :
- 三个月腰斩:

股价从522元一路跌至265元,跌幅超49%。寒月的648万元本金在7月26-27日两天内亏损120万元,单日最大亏损达60万元 。
- 强制平仓:

2021年8月26日,股价跌破265元,寒月因无法追加保证金被券商强制平仓。最终不仅100万元本金亏光,还倒欠银行贷款30万元,每月6000元工资根本无法覆盖债务 。
- 结局与反思:

爆仓后,他在雪球发帖称“一切都结束了”,并表示“这辈子再也不炒股”。2023年,他销户并偿还了部分贷款,但投资失败对其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 。
四、事件背后的警示
1. 杠杆的毁灭性:

寒月在股价高位使用杠杆,将风险放大数倍。当长春高新因集采政策(如广东联盟集采导致水针剂价格暴跌70%)和竞争压力(安科生物等对手抢食市场)股价腰斩时,杠杆直接吞噬了所有本金 。
2. 情绪化决策的代价:

他因“踏空恐惧”在318元追高,又因“错失感”在450元满仓杠杆,完全违背了“低买高卖”的理性原则 。
3. 集中持仓的风险:

长春高新占其总资产的100%,缺乏分散配置。当个股遭遇政策黑天鹅(如2021年8月“增高针滥用”舆论风波)时,没有任何缓冲空间。
4. 风险认知的缺失:

寒月在盈利时将运气归功于实力,忽视了长春高新高估值(2021年市盈率超80倍)和高负债(研发投入占营收20%)的隐患 。
五、事件的后续影响
寒月霖枫的故事成为雪球经典案例,被反复引用为“杠杆炒股”和“集中持仓”的反面教材。

他的经历印证了巴菲特的警示:

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牛市中被掩盖的风险,在熊市会被成倍放大。

截至2025年,长春高新股价已从2021年高点暴跌80%,市值蒸发超1700亿元,12.5万股东人均亏损136万元 ,进一步凸显了盲目追高的代价。
这一事件提醒投资者:

任何时候都要敬畏市场,避免用短期暴富心态取代长期价值判断,更要远离杠杆和过度集中持仓。

$长春高新(SZ000661)$

$比亚迪(SZ002594)$

$上纬新材(SH68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