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启动全面牛市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新疆  

中国海洋石油那么牛🐮


中海油服应该不会太差不多

中海油田服务(中海油服的港股)

专属熊市周期

2013年11月股价26港元,下跌到

2020年11月股价4.52港元。

港股提前,已经启动全面牛市,不需要解释。

本轮牛市主要目的是化债。

化债概念股,你懂的。

$中国海油(SH600938)$

$中海油服(SH601808)$ $洲际油气(SH600759)$

央企蓝筹股,优质资产,核心资产。

中海油服的投资逻辑可从行业趋势、公司竞争力、财务健康度、政策支持及估值修复空间五个维度展开,其核心价值在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的技术垄断性增长+低估值修复潜力。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行业趋势:政策驱动与资源潜力共振
1. 能源安全战略刚性支撑
中国“七年增储上产”政策持续加码,海上油气开发率不足30%(国家能源局数据),未来五年勘探投资复合增速预计超8% 。

海南等地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并推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等前沿领域突破。

这种政策刚需为中海油服提供了长期订单保障,2024年其钻井平台使用率达92%,中东、南海订单同比增长35% 。
2.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的增量机遇
国家能源局《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通过绿电支撑三次采油增产原油200万吨以上,并推进海上风电制氢等示范工程。

中海油服已在海南布局4.42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492万千瓦时,并计划在天津投资20亿元建设环渤海新能源基地。尽管当前新能源业务占比极低,但技术协同(如海上平台能源自给)可能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3. 全球油气开发结构性机会
2025年国际油价预计在70-110美元/桶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如中东冲突)可能推动油价突破120美元/桶。

中海油服凭借全球最低梯队的桶油成本(29.5美元),在油价中高位区间盈利弹性显著 。同时,深海油气开发占比提升(如圭亚那超深水项目)进一步巩固其技术溢价。
二、公司竞争力:三重壁垒构筑护城河
1. 政策+技术双垄断
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全海域勘探能力的央企平台,中海油服持有深海钻井、物探等核心牌照,并拥有2400项专利,技术替代成本极高 。其深海钻井市占率超70%,旋转导向钻井等高端服务毛利率稳居40%以上,显著高于海油发展(14%)等同行 。
2. 成本控制能力行业标杆
数字化技术推动作业效率提升,2024年桶油成本再降5%至29.5美元,较国际同行低15%-20%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净现金达1961亿元,零有息负债,抗周期能力突出 。
3. 订单结构优化与客户粘性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5%,中东、巴西等高端市场订单占比超30%,客户集中度(中海油订单占比55%)较海油发展(70%)更分散 。在手订单384亿元(截至2025年Q1)中,高毛利的技术服务占比超60%,为业绩提供稳定支撑 。
三、财务健康度:逆周期扩张的资本基础
1. 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营收482亿元(+9.5%),净利润34亿元(+4.1%),经营性现金流110亿元,现金流对利息保障倍数达7.14倍 。尽管2025年Q1新签合同同比下滑45%(主要因项目周期波动),但存量订单充足,全年业绩确定性较强。
2. 资产负债表稳健
负债率从2023年的49.2%降至46.4%,流动资产287亿元覆盖短期负债200亿元,流动性风险极低 。应收账款占比32%虽偏高,但账龄集中在1年内,且中海油作为核心客户信用风险可控 。
3. 高股息防御属性
2024年拟派息11亿元,股息率超5%,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重仓(持股比例超15%),凸显其“压舱石”价值 。
四、政策支持:从传统油气到综合能源服务商
1. 海洋经济战略受益者
海南《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支持深海油气装备本地化生产,中海油服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等领域的技术储备有望优先承接政策红利。此外,江苏等地出台的LNG/甲醇加注管理办法为其海上能源服务拓展提供合规框架。
2. 新能源业务战略卡位
公司通过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公司布局光伏、陆上风电,并探索海上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尽管当前营收贡献不足1%,但政策导向(如四川对油气企业150%新能源资源配置激励)可能加速业务放量。
五、估值修复空间:深度折价下的安全边际
1. 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双低
DCF模型测算内在价值56元/股(现价14.02元),折价率65%;PE(TTM)6倍、PB 0.9倍,分别为国际同行(斯伦贝谢)的40%和36% 。

横向对比,海油发展PE 15倍、PB 1.8倍,中海油服性价比优势显著 。
2. 机构持仓与市场预期差
社保基金、易方达等机构重仓,而外资持股比例不足5%,较国际油服公司(如哈里伯顿外资持股30%+)仍有提升空间。市场对其新能源转型预期尚未充分定价,存在“预期差修复”机会 。
风险提示
1. 油价超预期下跌:若布油跌破60美元/桶,可能导致资本开支缩减。
2.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32%营收来自关联交易,需关注中海油付款周期变化。
3. 新能源业务不及预期:政策落地进度与技术商业化存在不确定性。
结论
中海油服的投资逻辑可概括为政策红利+技术垄断+低估值修复的三重驱动:
- 短期:

油价中高位运行支撑订单量价齐升,2025年净利润有望达47亿元(对应PE 14倍),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 中期:

深海油气开发占比提升(2025年目标产量780百万桶油当量)与新能源项目放量(如天津20亿元光伏)打开增长天花板。
- 长期:

从“油气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双碳”目标下重构估值体系。
当前股价隐含的风险溢价已充分反映短期波动,建议关注Q2订单恢复情况及新能源政策细则,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