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医药:也是底部3倍,后洗盘
11.36港元到35.9港元,后洗盘,到现在
和黄医药,港美两地上市,
海普瑞,AH两地上市,(内地大陆,香港两地上市)
海普瑞港股,一样是,股价2.39港元到7.26港元,后洗盘到现在。
和黄医药与海普瑞是两家业务定位、研发方向及市场策略差异显著的药企,以下从核心业务、研发管线、财务表现、市场竞争等维度展开对比分析:
一、核心业务与产品矩阵
- 创新药聚焦:专注肿瘤和免疫领域,已上市4款1类创新药,包括呋喹替尼(VEGFR抑制剂,用于结直肠癌)、赛沃替尼(全球首个MET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索凡替尼(双重抑制剂,用于神经内分泌瘤)和他泽司他(EZH2抑制剂,用于淋巴瘤)。
- 国际化进展: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占比超50%,覆盖30多个国家,与武田合作推动全球商业化;赛沃替尼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联合疗法,全球III期研究(SAFFRON)进展顺利 。
- 战略转型:剥离中药业务(如上海和黄药业),聚焦创新药研发,通过ATTC平台(抗体靶向偶联技术)布局ADC药物,首款候选药物预计2025年底进入临床。
- 肝素全产业链:以依诺肝素钠制剂为核心,覆盖原料药、粗品到制剂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二,欧洲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
- 多元化拓展:CDMO业务通过赛湾生物和SPL双平台驱动,2025年上半年收入5.24亿元,毛利率36.58%;创新药管线包括心脑血管药物RVX-208(III期临床)和肿瘤药物H1710(I期临床)。
- 国际化布局:依诺肝素钠制剂在全球70多个国家获批,新建预灌封产线获欧盟GMP认证,设计产能3.3亿支/年,支撑欧美市场渗透 。
二、研发投入与管线进展
- 研发强度: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7200万美元(同比-24.4%),占收入25.9%,聚焦ATTC平台和联合疗法(如呋喹替尼+PD-1抑制剂)。
- 管线亮点:
- ATTC平台:3款ADC药物完成筛选,计划2025年底启动临床,填补公司在ADC领域的空白。
- 联合疗法:赛沃替尼+奥希替尼用于EGFR耐药后MET扩增的NSCLC,已获批上市并触发阿斯利康11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
- 风险:核心产品国内销售疲软(呋喹替尼国内收入同比-29%),依赖单一产品(呋喹替尼贡献超50%收入)。
-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03亿元(同比+26.8%),占收入3.65%,重点投向创新药和CDMO技术。
- 管线进展:
- RVX-208:心脑血管药物,III期临床(BETonMACE2)中期数据若达标可提前提交NDA,预计2026年上市 。
- H1710:乙酰肝素酶抑制剂,用于实体瘤,2025年7月完成I期首例给药,预计需5年以上上市。
- 风险:创新药管线成熟度较低,RVX-208若III期失败可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CDMO业务客户集中度较高,依赖少数大客户 。
三、财务表现与现金流
- 收入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收入2.78亿美元(同比-9.2%),净利润4.55亿美元(主要来自资产出售收益),核心业务仍亏损。
- 现金流:现金储备13.65亿美元(同比+63%),但研发投入缩减(海外研发投资腰斩),销售费用同比-49.3%。
- 估值:港股总市值约218亿港元(市盈率6.06),美股市值27.9亿美元(市盈率6.03),反映市场对创新药管线的高风险定价 。
- 收入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收入28.17亿元(同比-0.7%),净利润4.22亿元(同比-36.4%),肝素制剂收入占比约63%,CDMO业务贡献18.6%。
- 现金流:现金储备充足,坪山园区新建产能投产增强全球供应能力;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12%,显示核心业务造血能力稳定。
- 估值:A股总市值191.8亿元(市盈率22.73),港股市值87亿港元,估值高于和黄医药,反映市场对其成熟业务的认可。
四、市场竞争与战略风险
- 国内挑战:呋喹替尼、赛沃替尼等核心产品面临同类药物冲击,如恒瑞医药阿帕替尼挤压呋喹替尼国内市场份额;赛沃替尼需应对诺华Tabrecta竞争。
- 海外机遇: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同比+25%,欧美市场增长潜力大;联合疗法(如赛沃替尼+奥希替尼)有望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
- 风险点:收入依赖单一产品(呋喹替尼)、研发投入缩减可能影响管线推进,2025年中报不及预期导致股价闪崩15%。
- 肝素市场:依诺肝素钠面临集采压力(国内销量增长但价格下降),原材料(猪小肠)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欧洲市场份额受辉瑞、赛诺菲等巨头挤压 。
- 创新药风险:RVX-208若III期失败可能导致管线价值重估;H1710等早期项目临床转化不确定性高 。
- 战略机遇:CDMO业务与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合作紧密,坪山园区产能释放支撑国际化;创新药若成功上市可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五、总结与展望
- 短期风险:国内销售疲软、研发投入缩减可能拖累业绩,但现金储备(13.65亿美元)和ATTC平台为长期增长提供缓冲。
- 长期潜力:ATTC平台的ADC药物、联合疗法(如呋喹替尼+PD-1抑制剂)及海外市场拓展是关键增长点,若2025年底ATTC药物临床启动或赛沃替尼医保谈判成功,可能提振市场信心。
- 稳健基础:肝素制剂和CDMO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创新药研发;依诺肝素钠国际化产能释放有望提升毛利率。
- 创新药博弈:RVX-208的III期结果(预计2025年)是关键节点,若成功上市将重塑估值;H1710等早期项目需长期投入,但风险收益比高于和黄医药 。
六、核心差异对比表
核心业务 肿瘤/免疫创新药,国际化占比高 肝素制剂+CDMO+创新药,国内市场主导
研发方向 聚焦ATTC平台和联合疗法,风险收益比高 肝素衍生物+心脑血管/肿瘤创新药,管线成熟度较低
财务表现 收入依赖单一产品,现金流充足但核心业务亏损 收入多元化,盈利稳定但增长动能有限
市场定位 全球创新药企,欧美市场渗透加速 肝素龙头,CDMO和创新药为第二曲线
战略风险 研发投入缩减、国内竞争加剧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肝素集采降价压力
结论
和黄医药与海普瑞分别代表了创新药驱动型和传统业务转型型药企的典型路径:
- 和黄医药需证明ATTC平台的技术突破能力及海外市场商业化执行力,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想象空间大;
- 海普瑞凭借肝素业务的护城河和CDMO的现金流支撑,创新药管线若成功将实现估值跃升,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关注和黄医药的ATTC临床进展和海普瑞的RVX-208 III期结果,这两大节点将显著影响两家公司的估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