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制药:今年才启动牛市周期
股价1.67港元,到4.49港元,再洗盘到现在。
还没有到3倍。
和黄医药从11.36港元启动牛市周期,
到35.9港元,
3倍多,
洗盘到。
目前27.68 ,
涨幅比较接近
绿叶制药的专属熊市周期,11.54港元下跌到1.67港元。
时间,空间上比较充分释放风险
要看美股
专属熊市周期:43.94美元,下跌到7.39美元💵
从研发管线、财务健康度、市场布局及风险因素综合分析,绿叶制药(02186.HK)当前更具投资价值,但其短期波动风险需关注;和黄医药(00013.HK)则需观察核心产品销售复苏及ATTC平台的临床进展。以下是具体对比:
一、研发管线:绿叶制药进入收获期,和黄医药依赖单一产品
绿叶制药: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双驱动
1. 成熟技术平台与管线爆发潜力
绿叶制药在微球、脂质体等长效制剂领域全球领先,拥有专利超500项。当前有5款III期临床产品,包括全球首个三重再摄取抑制剂(5-HT/NE/DA)若欣林(治疗抑郁症)、LY03004(精神分裂症)等,预计2025-2027年密集获批。例如,LY03005(抑郁症新药)若获批,预计2025年贡献收入10-12亿元,市场潜力达数十亿元。此外,公司在美国已获批的Erzofri®和Rykindo®形成双品种组合,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50% 。
2. 国际化能力验证
绿叶制药的生产基地通过FDA/欧盟认证,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43%。例如,LY03004(利培酮缓释微球)已在美国获批,预计2030年峰值销售额超50亿元。公司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拥有超20年经验,国际化运营能力在精神分裂症药物出海中得到验证 。
和黄医药:ATTC平台尚未兑现,核心产品增长放缓
1. 核心产品面临竞争压力
呋喹替尼(FRUZAOLA)是和黄医药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海外销售额2.91亿美元,但2025年上半年肿瘤/免疫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国内市场受竞品挤压。例如,沃瑞沙(MET抑制剂)因同类药物上市,收入同比下降32%。
2. 创新管线进展缓慢
公司押注的ATTC(抗体靶向偶联药物)平台首个候选药物ATTC-001(CD38靶点)预计2025年底进入临床,其他管线如HMPL-306(IDH抑制剂)处于I/III期,但尚未公布关键数据。相比之下,绿叶制药的LY03004等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形成收入贡献。
二、财务健康度:绿叶制药盈利稳定,和黄医药依赖非经常性收益
绿叶制药:短期承压,长期增长明确
1. 盈利结构优化
2024年营收60.61亿元,同比微降1.3%,但新产品收入增长30.2%,毛利率维持在65%-70%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7.7%,主要因力扑素集采预期导致计提增加,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改善。
2.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当前市值约110亿港元,PB仅0.72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5倍。机构测算合理股价区间为4.5-5.5港元,较当前股价(2.94港元)存在53%-87%的上行空间 。
和黄医药:依赖资产出售,核心业务疲软
1. 非经常性收益掩盖经营风险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55亿美元,主要因出售上海和黄药业获得4.16亿美元税后收益,核心肿瘤/免疫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扣除一次性收益后,公司实际经营利润为亏损,现金流依赖外部融资。
2. 估值缺乏安全边际
当前市值约30亿美元,市销率(P/S)4.8倍,高于绿叶制药的1.8倍。若2025年肿瘤/免疫业务收入达指引上限4.5亿美元,P/S仍达6.7倍,显著高于创新药企平均水平。
三、市场与政策:绿叶制药抗周期能力更强
绿叶制药:创新药受集采冲击小
1. 成熟产品风险可控
力扑素(紫杉醇脂质体)若纳入集采,价格降幅可能超50%,但公司已通过欧盟认证,海外市场增量可部分抵消风险。创新药如若欣林、瑞欣妥(抗精神病药)因差异化优势,暂未纳入集采,毛利率维持在80%以上 。
2. 政策红利释放
2025年医保谈判规则强调“价值医疗”,绿叶制药的若欣林等创新药降价压力可控,且纳入医保后覆盖医院数量从2000家增至5000家以上 。
和黄医药:国内市场疲软,海外依赖单一产品
1. 国内销售下滑明显
呋喹替尼国内收入同比下降27%,苏泰达(索凡替尼)收入下降50%,主要因竞品上市和销售团队调整。尽管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增长25%至1.63亿美元,但国内市场仍是收入主力,恢复速度存疑。
2. 生物药集采潜在冲击
2025年9月安徽启动单抗类生物制剂集采,和黄医药的ATTC平台产品若未来上市,可能面临价格压力。相比之下,绿叶制药的微球、脂质体等高端制剂尚未被纳入集采范围。
四、风险与机遇对比
绿叶制药:短期债务与集采风险,长期潜力明确
- 风险:短期债务占比78.6%(65亿元计息负债中51亿元需1年内偿还),但2024年通过发行可转债优化债务结构,利息支出下降16.8%。若力扑素2026年医保续约降价,可能影响约30亿元收入 。
- 机遇:LY03005等III期产品若如期获批,2025-202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有望达20%,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
和黄医药:核心业务增长停滞,研发投入缩减
- 风险:肿瘤/免疫业务收入连续两个季度下滑,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24.4%,海外研发投资腰斩,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ATTC平台若临床进展不及预期,股价可能进一步承压。
- 机遇:呋喹替尼在肾癌等新适应症的拓展若成功,或可带动销售复苏;ATTC-001若在CD38靶点展现差异化优势,可能打开新市场。
五、结论:绿叶制药更具配置价值,和黄医药需观察拐点
1. 短期配置:绿叶制药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B 0.72倍),2025年新产品上市催化明确,适合左侧布局。若力扑素集采风险落地,可能出现黄金坑。
2. 长期持有:和黄医药需等待ATTC平台临床数据验证及核心产品销售复苏,当前股价反映过高预期,建议观望至2025年底ATTC-001进入临床后再评估。
3. 风险提示:两者均需关注中美监管政策变化,尤其是绿叶制药的美国市场拓展进度及和黄医药的海外临床试验进展。
综上,若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且寻求估值修复机会,绿叶制药更优;若愿意承担高风险博取创新药突破,可关注和黄医药ATTC平台的后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