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山东  

前面发布很多,

上海电气(应声上涨3倍),

上海电力(应声上涨3倍),

上海建工(应声连续涨停,现在进行中),

都是上海的国企,央企。都表现不错。

再来个上海的国央企股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的专属熊市周期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是上海石化的港股。

4.759港元,下跌到0.968港元。

未来的话,石油化工企业还是可以看的,

合适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A股,2.82元,

港股,1.36港元

港股比较合适价值投资。

$上海石化(SH600688)$

$中国石油(SH601857)$ $中国海油(SH600938)$

上海石化的投资逻辑可从其战略转型、技术升级、行业政策红利及风险因素等多维度综合分析,核心聚焦“高端化、低碳化、新材料”三大方向,具体可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本面与行业地位: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壁垒
1. 产业链优势显著
公司拥有炼油、化工、合成材料全产业链布局,炼油能力达1600万吨/年,乙烯产能150万吨/年,是国内唯一量产碳纤维的石化企业,技术壁垒显著。其48K大丝束碳纤维已应用于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131米),并与三一重能、中车集团等签订订单,验证了技术领先性。此外,公司在上海化工区的区位优势形成原料互供、公用工程共享的产业集群,降低物流与能耗成本 。
2. 财务修复与估值优势
2024年全年净利润扭亏为盈至3.1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77.4亿元,负债率45.04%,现金流充裕。2025年中报虽因油价下跌导致亏损4.48亿元,但A股市净率约0.6倍,H股股价仅为A股40%,存在显著折价,历史平均股息率3%-5%,符合低估值高分红策略。
二、增长引擎:产能升级与新能源转型
1. 高端化工材料突破
投资213亿元新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装置,淘汰老旧产能,预计2028年投产后将提升高端化工材料占比。重点产品包括高端聚乙烯(LDPE/EVA)、电子级碳酸酯(锂电电解液原料)等,其中EVA树脂当前国产化率不足60%,技术壁垒与需求增长共同支撑溢价空间 。
2. 碳纤维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鄂尔多斯3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项目(2027年投产)及上海6万吨/年原丝装置,较现有产能(6000吨)实现5倍跃升。主力市场为风电叶片(拉挤板材需求旺盛),同步开拓轨交、低空经济等领域。内蒙古基地利用低能源成本,原丝-碳纤维一体化生产降低综合成本约20% 。
3. 绿色能源与氢能布局
作为上海临港氢能示范区核心供氢企业,目标2025年实现年供氢1.4万吨(占上海规划30%),配套加氢站建设与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公司通过光伏电站(年发绿电1886万千瓦时)、生物质燃料耦合发电(年减排二氧化碳2.47万吨)等举措,构建“碳中和标杆园区” 。
三、政策红利与行业整合机遇
1. 政策驱动产业升级
国家“降油增化”政策支持炼化企业转向高端化工材料,上海石化的乙烯技改项目严格遵循这一导向,在维持炼油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汽柴油产能,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此外,2025年行业政策推动淘汰200万吨以下炼油厂及30万吨以下乙烯装置,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受益于产能出清后的集中度提升。
2. 国企改革与资源协同
作为中石化集团核心子公司,上海石化享受国企改革资源协同优势,技术改造项目获政策补贴与低息贷款支持。例如,热电联产机组清洁提效改造项目(2026年投产)可降低年耗煤量16.7%,年减排二氧化碳110万吨,符合“双碳”目标并获政府资金支持 。
四、风险因素与挑战
1. 周期波动与成本压力
原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炼化利润(2024年布伦特均价波动超20%),2025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同比下跌14.5%,导致公司中报亏损4.48亿元。化工品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若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或产能集中释放,可能压制盈利修复 。
2. 资本开支与项目风险
近一年重大项目投资超245亿元(乙烯+碳纤维),可能推高负债率,需关注现金流管理。例如,乙烯项目建设期3年,存在技术延期、审批未通过等不确定性;碳纤维降本进度、电子级碳酸酯纯度达标率等需跟踪验证。
3. 环保与竞争压力
碳中和背景下,环保技改投入增加可能抬升运营成本。此外,民营炼化产能扩张(如恒力、荣盛)加剧行业竞争,需警惕价格战风险。
五、投资策略建议
1. 长期价值锚点
关注H股折价机会(当前股价仅为A股40%),逢低布局碳纤维等战略业务。若新材料业务毛利占比突破40%或市净率(PB)低于1.2倍,可视为中长期布局信号 。
2. 短期催化因素
跟踪乙烯项目环评进展、碳纤维订单放量(如风电招标旺季)及氢能政策落地。例如,2025年电子级碳酸酯中试线投产或氢能重卡订单落地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 。
3. 配置比例与风险控制
建议不超过组合5%,注重分红收益与成长性平衡。需警惕油价超预期下跌、项目延期等风险,可通过分散配置新能源板块对冲周期波动 。
六、核心结论
上海石化正从传统炼化龙头向高端新材料+绿色科技双轨转型,政策驱动(双碳)、技术突破(碳纤维/EVA)、需求拉动(新能源)三力叠加。短期需关注油价企稳与项目进展,长期则看好其在高端化工材料与新能源领域的增长潜力。若2028年新材料占比提升至50%以上,有望重塑估值逻辑,成为“碳中和标杆企业”。投资者可结合事件催化(如装置投产、订单放量)与估值锚点(PB<1.2倍)动态调整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