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转盈利的可能性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山东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

从技术分析,形态上看

慢慢走平的季线,

好像有主力资金在悄悄地进入建仓吸筹,

阻止股价下跌,

利润全部都是亏损,没法看

营业收入还是增长的。

经营现金流爆增4倍,6倍,

未来还是有扭转乾坤,

扭亏转盈利的可能性。

他们说的困境反转。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

$上海机场(SH600009)$ $南方航空(SH600029)$

第一波超级大牛市周期:

2020年股价

1.08港元,

暴涨到(2007年10月)股价18港元

总涨幅差不多18倍。

第二波牛市周期

从(2021年)股价2.79港元,

慢慢涨到(2017年9月)股价14.1港元。

涨幅5倍多。

目前正在酝酿第三波牛市周期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HK)的投资逻辑可从以下多维度展开,结合行业特性、公司基本面及市场预期综合评估:
一、核心投资价值:困境反转与估值修复
1. 历史低位的估值水平
截至2025年9月,

公司市值约129亿港元(约118亿人民币),处于历史低位(2018年市值曾超200亿港元)。

以2014-2015年净利润14-16亿时的市值214-293亿港元为参照,若未来净利润恢复至类似水平,市值存在翻倍空间。

当前市盈率(PE)尚未转正,但机构预测若2025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0亿人民币,按机场股平均12-15倍PE计算,对应市值约120-150亿港元(当前市值已部分反映预期);

若净利润回升至14-16亿(2014年水平),PE提升至15倍,市值可达210-240亿港元,对应股价4.6-5.3港元(较现价涨幅70%-100%)。
2. 资产重置价值显著低估
首都机场的建筑、设备等资产初始投入约500亿人民币,扣除负债175亿及流动资产30亿后,重置成本约355亿人民币,而当前市值仅109亿港元(约102亿人民币),市净率(PB)仅0.65,远低于白云机场(1.37)和上海机场(2.16) 。
二、驱动因素:客流量复苏与成本优化
1. 航空需求持续回暖
- 国内客流稳定增长:

2024年旅客吞吐量6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7.4%,恢复至2019年的67% 。2025年预计增长5%,至2029年接近设计容量8600万人次。
- 国际航线加速恢复:

2024年国际旅客137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33%。2025年夏秋航季新增布拉格、爱丁堡等9个国际航点,国际通航点达86个,计划新增旧金山、巴库等航线。中国单方面扩大免签政策(如对欧洲多国放宽)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国际旅客有望进一步回升,直接拉动免税收入增长(国际旅客免税消费占比超80%) 。
2. 成本管控与去杠杆空间
- 刚性成本下降:

通过削减委托管理费(年省1亿人民币)和优化运营,2024年经营费用降至58.57亿元,同比减少1% 。
- 负债率改善预期:

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的28%升至2024年的57%,但随着现金流恢复,预计通过盈利偿还债务,负债率或逐步降至40%以下。
3. 非航业务弹性释放
- 免税收入潜力:

国际旅客恢复是关键变量。

若国际旅客量回升至2019年的80%(约1912万人次),特许经营收入有望从2024年的约15亿恢复至30亿以上 。
- 商业收入多元化:2024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9.1%,停车收入增长20.6%,叠加广告、零售等业务,非航收入占比提升至51.5% 。
三、行业与政策红利:区域垄断与长期增长
1. 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
- 首都机场是亚洲首个“三航站楼、三跑道”运营的超大型枢纽,定位为“世界一流大型国际枢纽、中国第一国门”,服务于首都“四个中心”核心功能 。
- 与大兴机场形成“双枢纽”格局,两机场合计客流量预计长期目标达2亿人次,需求空间充足。尽管短期存在分流(大兴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约3500万人次),但首都机场凭借地理位置、航线网络(尤其是欧美远程航线)和商务客群优势,仍占据主导地位。
2. 政策支持与基建红利
- 民航局明确首都机场“提质增效”改造计划,重点提升中转能力和服务品质,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8200万人次 。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首都机场作为区域核心枢纽,将受益于高铁与航空的协同(如高铁接驳航空货运),进一步巩固地位 。
四、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国际客流恢复不及预期
若国际旅客量未达免税收入阈值(如960万人次),非航业务利润增长受限。需密切关注中美、中欧航班恢复进度及地缘政治影响。
2. 大兴机场竞争长期化
若分流效应超预期,首都机场客流量增速可能低于5%。但政策层面已明确两场“协调发展、适度竞争”,且大兴机场2025年设计容量7200万人次,与首都机场形成互补而非替代 。
3. 关联交易与治理问题
大股东通过委托管理费侵蚀利润的问题可能压制估值。需关注公司治理改善及关联交易透明度。
4. 油价与汇率波动
油价上涨直接增加航司成本,可能抑制航空需求;人民币贬值则影响国际航线收益 。需跟踪国际油价走势及宏观经济政策。
五、投资策略:中长期布局与动态跟踪
1. 估值锚点与回报预期
- 乐观情景(2025年扭亏为盈,2026年后净利润10-15亿人民币,PE 15-20倍):股价或达4.5-6港元,较现价涨幅70%-125%。
- 中性情景(年化收益率9%-15%,5年内市值翻倍):需依赖客流量稳步恢复及成本控制持续生效。
2. 关键跟踪指标
- 月度数据:旅客吞吐量(尤其是国际占比)、免税销售额、航班起降架次 。
- 政策动态:中美欧航线增班、免税协议续签条款、油价与汇率波动 。
- 财务健康度:负债率、经营现金流、非航收入占比 。
结论
首都机场当前处于“低估值+高弹性”的困境反转阶段,核心逻辑在于国际客流恢复带动免税收入反弹、成本优化释放利润空间及行业长期增长红利。

尽管短期存在大兴机场分流、地缘政治等风险,但中长期看,作为中国“第一国门”的区域垄断性和航空需求的刚性,使其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

建议投资者分批建仓,中长期持有,重点关注2025年国际航线恢复进度及免税业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