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股的周期性比较强,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山东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宗哥投资独家研报仅供参考,文章或有瑕疵。

不作为买卖依据。

巴菲特爷爷是不研究航空股的,是不看好航空股的。

但是宗哥不是巴菲特。

宗哥投资是研究中国特色价值投资。

在宗哥投资眼里

中国特色价值投资,是价值投资的升级版

不是说价值投资不好,

毕竟价值投资是从西方传过来。

可能水土不服。

类似“社会主义”

中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区别。

底层逻辑就是这样来的。

中国国航,还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

航空股的周期性比较强,

中国人喜欢炒股。持股周期不长。类似于证券股。

中国特色价值投资,也是合适中长期炒股,或者说波段炒股派的。


中国国航的专属熊市周期

从(2018年2月)股价12.86港元,

下跌📉到(2024年9月)股价2.87港元

中国国航的专属牛市从2024年9月开始

$中国国航(SH601111)$ $中国东航(SH600115)$ $南方航空(SH600029)$

中国国航(601111.SH/00753.HK)的投资逻辑可从行业周期反转、核心枢纽优势、成本优化空间及政策红利等多维度展开,结合当前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其长期价值凸显。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行业周期反转:供需格局重构与盈利弹性释放

1. 供需差转正驱动行业复苏

2025年航空业被普遍视为盈利拐点,供需差预计自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

预测中国国航2025年归母净利润将达124.5亿元,较2024年大幅修复 。从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民航全行业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6%,国际客运航线净增123条,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需求端持续回暖。

2. 国际航线恢复核心引擎

中国国航国际航线ASK(可用座位公里)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7%,RPK(收入客公里)增长17%,客座率达76.5%,国际线客公里收益同比仅下降0.8%,但仍超2019年同期19.6%。新增北京-多伦多直飞航线首航满员,且2024年暑运国际航线已恢复至2019年的90% ,叠加中美、中欧航班增班及中国免签政策放宽,国际客流与收入弹性显著。

3. 国内竞争格局改善预期

尽管国内市场短期仍面临运力过剩压力(2025年上半年国内线ASK微降1.3%),但民航局“反内卷”政策已启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明确规范低价竞争,预计Q3后国内票价有望逐步企稳。此外,中国国航通过优化国内航线结构(如增投成渝、京津冀快线)和提升中转服务(中转占比达25%),对冲高铁分流影响 。

二、核心资产价值:双枢纽优势与国产替代机遇

1. 北京、上海双枢纽战略地位

中国国航作为北京、上海双枢纽主基地航司,在民航局2025年航权改革中优先获得稀缺国际航线资源(如北京-开罗、多伦多),国际客运收入同比增长16.09%。北京首都机场作为“中国第一国门”,与大兴机场形成“双枢纽”协同,2025年夏秋航季新增布拉格、爱丁堡等9个国际航点,国际通航点达86个 ,枢纽地位不可替代。

2. 国产大飞机战略受益者

中国国航2025年上半年引进1架C919和2架C909,国产飞机占比提升至8%。长期来看,国产飞机采购可降低租赁成本(C919单架成本约5.5亿美元,较波音737 MAX低30%)并享受政策补贴,同时增强供应链自主性。社保基金一一四历史上积极布局国产替代领域(如 纬锂能、钧达股份),国航的国产飞机采购符合其“政策驱动型成长”逻辑 。

三、成本端多重利好:油价下行与汇率企稳

1. 油价中枢下移降低运营成本

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若维持85美元/桶以下,中国国航全年成本可减少超30亿元。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油价核心波动区间为60-85美元/桶,供需过剩压力(2025年全球供应过剩80万桶/日)与能源转型(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至25%)将抑制油价大幅上涨 。

2. 汇率企稳缓解汇兑压力

美元兑人民币从2024年的7.35回落至2025年的7.20,中国国航42%的美元债务汇兑损失显著降低 。若人民币汇率维持在7.20附近,预计全年可减少财务费用约15亿元。

3. 碳成本缓冲与运营效率提升

欧盟碳关税(CBAM)过渡期政策给予缓冲,国航通过优化航线网络(中转航班占比提升至25%)和机队结构(引进C919等高效机型),降低单位客公里碳排放,合规成本同比下降12% 。

四、政策红利与长期增长逻辑

1. 航权改革与国际资源倾斜

民航局2025年新规优先支持枢纽航司获取国际航线,中国国航新增国际航线贡献显著增量收入。例如,北京-多伦多航线每周两班,首航承运旅客约600人,几乎满员 ,预计全年贡献收入超5亿元。

2. 高股息潜力与估值体系切换

中国国航历史分红率稳定在30%-40%,2023年因亏损暂停分红,但2025年若实现盈利,预计股息率有望回升至3%-4%。航空业传统以PB估值为主,但2025年供需差转正后,机构开始采用PE估值。若2026年实现盈利,国航PE有望从当前-35倍修复至15-20倍,对应股价翻倍空间 。

3. 双循环战略与区域协同

中国国航深度融入“双循环”战略,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航线占国际航线总量的60%,通航28个国家的36个城市 。同时,公司通过“双核枢纽驱动”(北京、成都)和“四极组群立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强化区域协同与客源引流,预计2025年枢纽中转旅客占比提升至30%。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国际客流恢复不及预期

若国际旅客量未达免税收入阈值(如960万人次),非航业务利润增长受限。需密切关注中美、中欧航班恢复进度及地缘政治影响。中国国航已通过新增航线(如北京-多伦多)和优化时刻(中转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提升国际竞争力 。

2. 大兴机场分流效应

大兴机场2025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3500万人次,分流部分首都机场客源。但政策层面明确两场“协调发展、适度竞争”,且大兴机场2025年设计容量7200万人次,与首都机场形成互补而非替代 。中国国航通过“双枢纽”协同(如代码共享、行李直挂)降低分流影响,2025年上半年大兴机场旅客中转量同比增长45%。

3. 机队老化与资本开支压力

中国国航机队平均机龄超10年,6架737机龄已超20年。但公司2025年计划引进15架新飞机(含3架C919和5架C909),逐步替换老旧机型,预计2027年机队平均机龄降至8.5年 。此外,国产飞机采购可享受低息贷款(利率约2.5%),缓解资本开支压力。

六、估值与投资策略

1. 估值锚点与回报预期

- 乐观情景(2025年净利润294.5亿元,PE 15倍):对应市值4417亿元,较当前市值(约1368亿元)涨幅223%。

- 中性情景(2025年净利润180亿元,PE 12倍):对应市值2160亿元,涨幅58%。

- 安全边际:当前PB 3.02倍,处于2010年以来23%分位,单机市值仅为波音737 MAX采购价的60%,资产重置价值显著低估 。

2. 关键跟踪指标

- 月度数据:国际旅客量(尤其是欧美航线)、客公里收益(RPK/ASK)、燃油成本占比。

- 政策动态:中美中欧航权分配、碳关税实施细则、国产飞机交付进度。

- 股东信号:社保基金一一四、北上资金持仓变动(2025年中报显示两者分别增持40.54%和14.38%) 。

结论

中国国航当前处于“低估值+高弹性”的困境反转阶段,核心逻辑在于国际客流恢复带动收益反弹、成本优化释放利润空间及行业长期增长红利。尽管短期存在地缘政治、油价波动等风险,但其作为中国唯一载旗航司的区域垄断性、双枢纽战略地位及国产替代红利,使其具备显著的长期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分批建仓,中长期持有,重点关注2025年Q3国内票价走势及国际航线恢复进度。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