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技股涨那么猛,
中国更应该关注汽车制造业,
制造业才是国之根本。
油车🚗还是非常成熟,非常有潜力在中国的大产业
北京奔驰还是不错的
北京汽车生产北京奔驰。
北京汽车的专属熊市周期股价12.58港元,下跌到1.67港元,
主力资金在底部筹码,建仓吸筹,高抛低吸。
未来大概率有一波牛市周期的。
北京汽车响应国家号召,走慢牛,慢慢牛🐮
看看基本面分析一下吧
北京汽车的投资逻辑可从行业趋势、业务结构、技术布局、财务表现及风险因素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其核心矛盾在于传统合资业务的利润下滑与新能源转型的高投入之间的博弈,以及自主品牌竞争力能否持续提升。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深度解析:
一、行业红利与政策驱动:新能源赛道的结构性机会
1. 市场高速增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80万辆,渗透率突破36%,预计2030年渗透率将达70%。北京汽车作为行业参与者,其新能源业务(极狐、享界等)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增长。2025年上半年,极狐销量同比增长211%至5.55万辆,享界S9在30万级豪华新能源轿车市场夺冠,单月交付量达4154辆[[_ _LINK_ICON]](网页链接),显示出高端市场的突破潜力。
2.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中国政府通过补贴、牌照倾斜等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同时北京汽车与华为合作的享界S9搭载HUAWEI ADS 3.0高阶智驾系统,技术竞争力突出。此外,北汽集团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达132.1亿元,过去十年累计超1000亿元,掌握三电、氢能等核心技术,专利数超3.5万件 ,为长期技术迭代奠定基础。
3. 出海战略打开增量空间:2023年北京汽车出口销量5.9万辆,同比增长超200%,产品进入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2025年上半年出口近2万辆,BJ40 PLUS和北汽魔方等车型在多个国家上市,品牌全球化进程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分散国内竞争压力,还可能带来估值重塑机会。
二、业务结构:合资依赖与自主转型的角力
1. 合资业务:利润基石面临挑战
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是北京汽车的主要利润来源,但2025年上半年北京奔驰销量同比下滑14%至29.32万辆,北京现代销量维持在10万辆左右,燃油车占比过高导致利润承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6%,中国市场表现疲软,而北京现代虽销量稳定,但长期亏损局面未改。合资业务的利润贡献下降直接导致北京汽车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暴跌81.8%至3.6亿元,创历史新低 。
2. 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的胜负手
- 极狐品牌:销量高速增长但尚未盈利。2025年上半年销量5.55万辆,同比增长211%,但依赖低价策略(如阿尔法S5起售价约15万元),毛利率较低 。
- 享界品牌:定位高端,享界S9售价40万元以上,2025年6月交付4154辆,成为30万级以上豪华新能源轿车冠军 。若未来月销突破1万辆,预计年营收超420亿元,毛利率或达20%,但当前规模较小,对利润贡献有限。
- 北京品牌:聚焦越野电动化,BJ30魔核和BJ40增程版等车型表现亮眼,2024年BJ系列整体增长超85% ,但市场份额仍较小,需进一步扩大规模。
三、财务与估值:低估值下的风险与机遇
1. 财务表现承压
2025年上半年北京汽车营收同比下降12.6%至824亿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7.5%降至14.5%,研发费用减少23.86%至13.7亿元,现金流同比下滑83%。资产负债率52.5%虽处于健康水平,但货币资金减少21.65%至255亿元,显示资金链压力增大。自主品牌的亏损与合资业务的利润下滑形成叠加效应,短期盈利改善难度较大。
2. 估值具备吸引力
当前北京汽车港股市净率(TTM)约0.27倍,市销率(TTM)约0.09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若自主品牌实现扭亏(如享界销量超预期)或合资业务触底反弹,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例如,若2025年净利润回升至50亿元,按10倍PE计算市值可达500亿元,较当前市值(约180亿元)有178%的上行空间。
四、风险因素:转型不确定性与竞争加剧
1. 合资业务持续下滑: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的电动化转型滞后,若新能源车型(如北京奔驰EQ系列、北京现代ELEXIO)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利润贡献可能进一步萎缩。
2. 自主品牌盈利周期漫长:极狐和享界仍处于投入期,2025年北汽蓝谷(极狐母公司)PE估值为-9.5倍,市场对其盈利前景持谨慎态度。若销量增长不及预期或成本控制不力,亏损可能扩大。
3. 行业内卷与价格战:2025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已降至3.9%,价格战导致“增量不增利” 。北京汽车若无法通过技术差异化(如魔核电驱、智能驾驶)建立壁垒,可能陷入被动降价的恶性循环。
4. 政策与市场波动:新能源补贴退坡、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海外市场贸易壁垒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出海进程。
五、投资策略:长期主义与风险对冲
1. 关注合资业务边际改善: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的纯电CLA车型已下线,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 ELEXIO计划于2025年9月上市,若这些新车能打开市场,可能缓解合资业务的下滑压力。
2. 跟踪自主品牌爆款车型:极狐阿尔法S5和享界S9的销量持续性是关键。若极狐月销突破2万辆、享界月销稳定在5000辆以上,自主品牌有望在2026-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
3. 出海战略的落地效果: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提升(目前不足10%)可能带来估值溢价,但需关注当地政策、供应链稳定性及品牌接受度等风险。
4. 估值安全边际:当前低估值提供了一定安全垫,但需警惕利润进一步下滑导致的估值陷阱。投资者可分批布局,待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或合资业务企稳后加大仓位。
结论
北京汽车正处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阵痛期,其投资逻辑可概括为“风险与机遇并存,短期承压但长期潜力待释放”。核心矛盾在于合资业务的利润贡献下降能否被自主品牌的增长所抵消,以及技术投入能否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若能忍受短期业绩波动并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进程,北京汽车的低估值和技术储备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但短期交易者需谨慎,关注合资业务拐点和自主品牌爆款车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