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非常喜欢投资石油采掘的行业。
在美国投资西方石油,
在中国,
中国特色价值投资:
联合能源集团:专属熊市周期
股价1.8港元,下跌到0.27港元,
洲际油气的专属熊市周期
:16.74元,下跌到1.5元
联合能源集团,0.27港元到0.82港元,后洗盘到现在。
洲际油气从1.5元启动牛市周期,到4.31元,
然后洗盘到现在,
联合能源集团与洲际油气在业务结构、财务表现、行业趋势及战略布局上存在显著差异,投资价值需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与长期目标综合评估。
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一、业务结构与行业趋势
联合能源集团(00467.HK)的业务覆盖传统油气勘探开发(占比53.4%)与新能源(风电、光伏等,占比0.58%),形成“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
其新能源业务虽当前贡献有限,但已投运巴基斯坦99MW风电项目和伊拉克2.5MW光伏项目,并计划2026年投产保加利亚250MW光伏项目,符合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此外,公司ESG评级获MSCI和华证指数上调至A级,在气候变化应对与社区责任方面表现突出,可能吸引长期ESG投资者。
洲际油气(600759.SH)则高度依赖传统油气业务(占比99.89%),核心资产集中于哈萨克斯坦克山和马腾油田,以及伊拉克新增区块。尽管公司提出“十年三步走”战略,计划2030年油气当量超500万吨,但其新能源研发仅停留在概念阶段,未形成实际收入贡献。
在全球碳约束趋严背景下,传统油气业务面临需求萎缩与正策风险(如欧盟碳边境税) 。
结论:联合能源的业务多元化与新能源布局更具长期增长潜力,而洲际油气仍深度绑定油气周期,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财务表现与估值
(一)财务数据对比
- 联合能源集团:2025年Q3营收80.88亿港元,净利润7.40亿港元,经营现金流稳定。
资产负债率约53%,流动比率1.09,短期偿债能力适中 。
油气业务毛利率约429港元/桶(油价60美元/桶时),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 洲际油气:2025年上半年营收10.56亿元,同比下滑20.6%;净利润4976万元,同比锐减54.4%,主因油价下跌与克山油田产量缩水。
资产负债率29.65%,流动比率1.18,财务杠杆较低。伊拉克新项目开发成本约10美元/桶,若油价回升至80美元/桶,毛利率可达87.5%,但当前投产进度与收益贡献尚不明确。
(二)估值水平
- 联合能源集团:2025年9月30日总市值约94亿港元,PE(TTM)约12.7倍,PB(MRQ)约0.8倍,低于港股油气行业均值 。
若考虑新能源业务潜在价值,估值可能被低估。
- 洲际油气:同期总市值约94亿元,PE(TTM)94.63倍,PB 1.08倍,估值显著高于行业。
高估值反映市场对其伊拉克项目的乐观预期,但需警惕油价波动与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
结论:联合能源财务稳健性更佳,估值更具吸引力;洲际油气盈利弹性大但风险较高,估值透支未来增长。
三、战略布局与资源储备
(一)联合能源集团
- 传统油气:
权益日产量约14万桶,核心资产包括伊拉克FAO区块(地质储量超60亿桶)和阿联酋项目,开采成本低且地缘风险分散。
- 新能源:
通过“未来能源”计划加速转型,氢能与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处于探索阶段,长期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
(二)洲际油气
- 传统油气:
在伊拉克拥有4个区块,原始地质资源量超80亿桶(P50),但Zurbatiya和Jabel Sanam项目仍处勘探开发初期,预计2027年后逐步投产 。
- 多元化尝试:
布局海南油品贸易与新能源研发,但尚未形成实质性进展,战略重心仍在传统油气 。
结论:
联合能源资源储备优质且新能源布局明确,洲际油气依赖伊拉克项目的长期兑现能力。
四、风险因素
(一)联合能源集团
- 油价波动:
油气业务仍占主导,油价下跌将直接影响短期盈利。
- 新能源投入:
光伏项目建设周期长,2025年贡献有限,需关注后续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二)洲际油气
- 地缘政治:
伊拉克项目受当地局势与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如合同条款调整或社区冲突可能延迟开发 。
- 油价风险:
若油价长期低于60美元/桶,伊拉克项目盈利空间将被压缩,且公司现金流可能恶化。
五、投资建议
- 长期价值投资者:
联合能源集团更具配置价值。其“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兼顾短期现金流与长期增长,ESG优势可能吸引机构资金流入。当前估值处于低位,若油价回升至80美元/桶以上,叠加新能源项目投产,股价弹性较大。
- 风险偏好较高者:
可适度关注洲际油气。伊拉克项目若按计划投产且油价反弹,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但需密切跟踪项目进度与地缘风险。
最终结论:
综合行业趋势、财务稳健性与战略布局,联合能源集团的投资价值显著高于洲际油气,尤其适合追求可持续增长与风险分散的投资者。
$联合能源集团(00467)$ $洲际油气(SH600759)$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宗哥投资独家研报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