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溢价的估值

用户头像
宗哥投资
 · 广西  

特海国际,下跌了4个季度

特海国际:海底捞的海外版(国际版)

个人觉得特海国际海底捞潜能更大。

喜欢海底捞的可以看看特海国际

特海国际,上一波熊市周期洗盘4个季度结束,又熊转牛🐮。

特海国际,现在还是有时间,空间,利润增长2个季度,优势在这里。

2025年,

特海国际,利润增长还是不错的,成长股的姿态出现在财务报表。

资本对成长股,有溢价的估值。

可能有快猛的牛市周期。

特海国际的投资逻辑可从品牌价值、全球化扩张、运营效率提升、供应链协同、资本运作及风险控制六个维度展开,其核心在于依托海底捞的品牌势能与资源支持,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本土化创新,成为中餐全球化的标杆企业。

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品牌价值:海底捞的全球化背书与本土化破圈
1. 母品牌赋能与认知优势
特海国际作为海底捞海外业务的独立运营主体,直接继承了海底捞在全球华人市场的高知名度。

截至2024年,海底捞在“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中位列第14名,品牌认知度在东南亚华人社区超80%。

这种品牌溢价帮助特海国际在新店开业初期快速吸引客流,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的新店平均6个月内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2. 本土化创新与非华裔客群渗透
特海国际在保留海底捞核心服务(如生日庆祝、免费美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市场推出定制化产品:
- 东南亚:推出结合当地风味的浓香鱼锅底、冬阴功火锅;
- 欧美:调整菜单(如素食锅底)、优化门店设计(减少包间、增加吧台座位)以适应西方用餐习惯。
通过这些策略,特海国际的非华裔客群占比已从2020年的不足30%提升至2024年的50%,推动客单价稳定在25美元左右,北美市场更高达45.3美元 。
二、全球化扩张:从东南亚深耕到欧美破局
1. 市场布局与门店增长
特海国际采用“东南亚为基本盘,欧美为战略高地”的扩张策略:
- 东南亚:截至2025年6月,东南亚门店数达74家,占全球总数的58.7%,是收入的主要来源(2024年收入占比54.3%) 。越南市场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360万美元,同比增长1.6%,成为第四大核心市场。
- 欧美:2024年首次进入加拿大法语区,2025年计划在纽约、洛杉矶新增门店,并探索瑞士、德国等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客单价虽高(45.3美元),但目前门店数仅20家,未来增长空间显著 。
2. 门店模型优化与回报周期缩短
特海国际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选址,将单店平均回报周期从2021年的8年缩短至2024年的5.1年。2025年上半年,同店翻台率稳定在3.9次/天,与国内海底捞水平接近 ,显示存量门店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三、运营效率:管理体系升级与成本控制
1. 管理团队与人才梯队
特海国际核心管理团队深度绑定海底捞经验:CEO杨利娟曾主导海底捞“啄木鸟计划”,推动国内门店效率提升;高管团队中60%来自海底捞海外业务板块,形成“总部输血+本土培养”的人才结构。通过“划小作战单元”和即时奖励机制,员工积极性显著提高,2024年海外会员人数突破600万,同比增长40% 。
2.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协同
- 供应链依赖蜀海:蜀海为特海国际提供300+物料的海外配送,准点率超98%,2024年销售成本占营收比例降至37.6%。
- 数字化系统复用:沿用海底捞自主研发的智能点餐、库存管理系统,降低IT投入成本。
这些措施帮助特海国际在2024年实现经营溢利5331万美元,同比增长23.7% 。
四、资本运作:双重上市与战略融资
1. 双重上市扩大股东基础
特海国际于2022年港股上市后,2024年5月在纳斯达克双重上市,募资净额超5000万美元。此举不仅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如贝莱德、富达),还降低融资成本(美股资金成本较港股低1.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张勇夫妇通过家族信托持股51.69%,股权结构稳定。
2. 资金用途与战略投入
募资的70%用于全球门店扩张(2025年计划新增20家),10%投入供应链升级,10%用于研发创新。此外,海底捞为特海国际提供低息贷款(如2023年5000万美元),形成资源互补。
五、风险控制:战略协同与本地化韧性
1. 风险隔离与资源互补
特海国际独立承担海外业务的政策风险(如劳工法、食品安全法规),避免拖累海底捞业绩。同时,海底捞通过供应链支持和资金输血,帮助特海国际应对初期亏损(2019-2022年累计亏损超18亿元)。
2. 汇率对冲与本地化供应链
特海国际通过平衡美元区与非美元区门店布局(如北美与东南亚)自然对冲汇率风险,并探索本地贷款降低货币兑换成本。在供应链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央厨的产能足以支持当前扩张,2025年计划在欧洲或北美增设区域加工中心。
六、未来增长:多品牌孵化与全球化生态
1. 红石榴计划与新品牌探索
特海国际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第二品牌,2024年在新加坡推出“嗨嗨有料火锅”,2025年上半年其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至1150万美元 。未来计划拓展烧烤、快餐、日料等品类,形成“主品牌+子品牌”矩阵。
2. 全球化生态构建
张勇夫妇通过特海国际、颐海国际(调味品)、海底捞三家上市公司,构建“餐饮+供应链+全球化”的生态体系。特海国际未来可能进一步分拆外卖、茶饮等业务,形成“中国餐饮出海第一股”的矩阵。
投资风险提示
1. 市场竞争加剧:东南亚市场面临本地品牌(如泰国MK火锅)和其他中资品牌(如蜜雪冰城)的竞争,可能挤压市场份额 。
2. 成本压力:北美、欧洲人力成本高企(美国餐厅人力成本占比30%-40%),可能侵蚀利润 。
3. 汇率波动:尽管采取对冲措施,美元与当地货币的汇率波动仍可能影响财报表现。
总结
特海国际的投资逻辑核心在于依托海底捞的品牌与资源,通过本土化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抢占中餐全球化红利。其差异化优势包括:
- 品牌势能:海底捞全球知名度为其提供天然流量入口;
- 扩张空间:海外火锅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特海国际当前市占率不足5%;
- 供应链协同:蜀海的支持保障成本控制与品质稳定;
- 资本运作:双重上市为其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特海国际凭借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有望成为中餐全球化的领军企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其欧美市场扩张进展、新品牌孵化效果及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特海国际(09658)$

$海底捞(06862)$ $中芯国际(SH68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