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科技(SZ002516)$ 收购对象意外是株洲国资。
如果是借壳上市,一般没人用真金白银去买公司股份的,一般都是定向增发,用股权把资产装进上市公司,实现控股权转移。
出真金白银,应该是看重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可也没有用定增模式。用定增模式估计是资金量更大,且无法实现株洲国资的控股意图。直接股权交易是最经济的。
如果看中资产,肯定不会是汽车装饰面料业务,而是芯投微!
为何不直接收购那个基金股份,直接获取芯投微的股份呢?
风险? 如果项目失败,退出困难? 借道上市公司,可进可退。但有个问题,合计对芯投微的股份只有20%多,其他方可以增持。来加大对芯投微的份额。当然他们可以友好协商。
株洲是要操刀芯投微上市吗?把它直接上市或装进$旷达科技(SZ002516)$ ?
用22亿来玩这么个资本运作?
沈是否早期就在寻找资金来推进芯投微?毕竟投资50亿,不是$旷达科技(SZ002516)$ 参股的基金能玩下去的。那他又不愿出让基金份额来增加资金? 还是有掣肘?
株洲会把其他资产移出公司,把芯投微放进来吗?这种运作,难短期兑现。过了热潮,估值也有限。
也可能两手玩: 芯投微分拆上市,可以捞一块;同时进行资产置换,把其他资产装进来。
芯投微如果分拆上市,22亿应该能轻松收回来,实际只有10%左右份额,再IPO稀释,可以轻松减持退出。
等于白捡一个上市公司的相对控股,再来一次风投资产证券化,应该是划算的。
如果不及预期,二级市场减持撤退。
复牌第一波多高? 推到一个平台,再预期后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