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港B(SZ201872)$ 豆包分析---从业绩稳定性、永续性及未来资本开支比例三个维度对比分析,招港港口与粤高速呈现显著差异:
招港港口的业绩稳定性显著占优。2019-2023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 30%,2024 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 9.8%,珠三角地区增速达 20.7%24。其核心优势在于:
费率刚性与区域整合:港口装卸费率受需求波动影响较小,且区域整合(如长三角港口联动)提升议价能力。例如,宁波舟山港 2022 年外贸集装箱装卸费上调 10%,招商港口国内业务毛利率稳定在 40% 以上29。全球网络分散风险:海外业务占比 33.4%,毛利率 55.83% 显著高于国内,且覆盖 “一带一路” 沿线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51 个港口,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48。现金流充裕:2023 年资本开支降至 20 亿以内,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超 20%,支撑持续高分红(2024 年拟每 10 股派 7.4 元)219。粤高速业绩增长乏力且波动较大。2024 年营收同比下降 6.34%,净利润下降 4.39%,核心路产面临多重压力:
分流效应显著:深中通道、广汕高铁等新增路网导致京珠高速广珠段通行费收入下降 6.7%,广惠高速车流量减少 3.7%1216。收费期限制约:京珠高速广珠段、广惠高速部分路段分别将于 2030 年、2027-2029 年到期,到期后收入归零风险高57。成本刚性:广佛高速到期后管养支出增加,2024 年计提 2.65 亿元减值损失,侵蚀利润711。招港港口的永续性优势突出:
不可再生资源属性:港口资产具有自然垄断性,全球优质港口资源稀缺,且招商港口通过收购印尼 NPH 码头等项目持续强化战略布局48。政策红利与全球贸易:“一带一路” 沿线贸易占比从 2017 年的 26.5% 提升至 2024 年的 47.4%,公司海外港口(如科伦坡、吉布提)成为核心增长极28。绿色转型与技术升级:投入超 5500 万元推进新能源拖车、油改电项目,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18。粤高速永续性存疑:
收费期限硬约束:核心路产收费期普遍不足 10 年,且到期后养护资金来源尚未明确。尽管海南试点按里程收费,但全国推广进度及政策细则未定1420。资产注入依赖度高:大股东广东交通集团虽控股全省 71% 高速路产,但粤高速作为唯一上市平台,历史资产注入(如 2010 年广珠东线)多在业绩低谷期,未来整合存在不确定性1116。新能源替代风险:若按里程收费政策全面实施,可能增加车主负担,抑制车流量增长,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1520。招港港口资本开支进入下行周期:
投资重心转向升级改造:2019-2023 年资本开支复合下降 14%,2023 年降至 20 亿以内,未来聚焦智慧港口(如妈湾智慧港)和绿色转型(如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资本效率提升21819。现金流支撑分红能力:自由现金流从 2019 年的 25 亿增至 2023 年的 46.5 亿,分红率持续提升,2024 年股息率预计超 5%219。粤高速面临高强度资本支出:
改扩建项目资金压力:广惠高速改扩建总投资 305.2 亿元,粤高速需出资 54.5 亿元(占 2024 年营收 119%);京珠高速广珠段扩建需出资 34 亿元(占营收 74%),资本金 IRR 仅 5.1%,投资回报有限121316。债务负担加重:2024 年资产负债率 41.2%,长期借款 67.3 亿元,财务费用率 2.8%,叠加改扩建贷款,利息支出可能进一步侵蚀利润1012。未来投资不确定性:若路产到期后无新资产注入,资本开支可能骤降,但现有项目(如广乐高速)收费期至 2039 年,中期仍需维持高投入516。综上,招港港口在业绩稳定性、永续性及资本效率上均更具优势,适合长期价值投资;粤高速需关注政策变化及资产注入进展,短期业绩承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