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港交所并购伦交所:逆时而动才发现,虽然都叫证券或者股票交易所,但每个大型交易所的业务重点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收入构成差别巨大。很多大型交易所本身也是上市公司,从投资的角度,不同的业务估值不同也因此每个交易所的投资逻辑及股票表现也不同。今天主要八一下洲际交易所、港交所和伦交所。洲际交易所可能不像港交所和伦交所那么熟悉或者看名字就知道,但一说到洲际交易所控股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以及洲际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基准),那么大家自然就都知道了。
各家年报打开发现,想对比各家的业务构成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每家的业务分类标准不一样。洲际业务大类分为三类:交易所、固定收益及数据服务、抵押贷款技术;伦交所:数据及分析、市场、交易后服务、指数大厂富时罗素(FTSE RUSSEL)、风险分析;港交所:现货、股本证券及衍生品、数据与连接、商品、其他。好在在这些大类之下,每家都有进一步的拆分,但拆分后的细项也不尽一致。所以有些只能是估计。
综合各家的大类分类、细分项以及可比较性,将业务分为数据及分析、股票(包括股票期权)及固定收益交易(包括货币,违约掉期CDS以及清算)、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其他特色项目。
结果如下(百万美元)
按照比例:
结果非常清楚,三家交易所的业务差别巨大:洲际交易所业务非常平衡和分散,利润率最低的常规股票及固收业务占比最小,商品及衍生品业务利润率高而且可以对冲股票及固收波动;伦交所基本上以数据业务为主了,而数据业务收入稳定,受牛熊市影响最小;港交所则基本上是传统的股票交易所,股票及固收(主要是股票)占70%的收入,另一块比较显眼的是港交所的自有资金投资收入占比,港交所的这个收入结构导致其受股票牛熊市的影响巨大。
看下过去10年各家交易所表现(ICE-洲际交易所,0388-港交所,LSEG.L – 伦交所)。
都是大牛股,洲际、港交所、伦交所过去10年年化收益分别是:15.4%,11.6%和13.9%。
由于伦交所的业务转型在2019年收购Refinitiv后才形成,ICE的抵押贷款业务在2020年收购Ellie Mae以后才形成规模的,比较过去5年可能更有意义:
基本上股票表现跟各家的业务构成一致:洲际交易所攻守平衡,伦交所最为稳定,但低波动的另一面是低增长,港交所则是跟随牛熊市场,波动大但牛市来,涨幅可观,本质是个大券商。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 $香港交易所(00388)$ $LONDON STOCK EXCH(LNSTY)$ $洲际交易所(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