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芬的股票账户里躺着两只绿油油的核电股——新兴铸管和上海建工。这位从温州帮走出来的牛散大佬,两年间往这两只股票里砸了上亿资金,现在账上还浮亏10%。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就像她当年押中英飞拓前被套半年,最终赚走三倍利润那样。
新兴铸管的车间里,工人老李正用游标卡尺测量着核电特厚壁管的壁厚。这批产品要送往甘肃武威的钍基熔盐实验堆,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车间主任说,这种管子全国只有三家能造,但最近半年订单突然多到要三班倒。张素芬的3650万股持仓,就藏在这些精密钢管里。
上海建工的工地上,工程师小王正在调试核电站排水系统的传感器。他们承建的钍基熔盐堆安装工程,需要在地下30米铺设特殊防辐射管道。项目总工透露,光是这个季度的核电订单就抵得上去年全年。张素芬的5650万股筹码,正在这些深埋地下的管道里发酵。
核电板块最近被特朗普的行政令点燃。老特凌晨三点签的文件里藏着个彩蛋:允许在军事基地建核电站。中核国际港股单日飙涨129%,A股20只核电股涨停。但张素芬押注的新兴铸管只涨了5%,上海建工更是只跟涨3%。
知情人士透露,张素芬的办公室贴着两张图。一张是新兴铸管周线图,MACD底背离已经持续14周,量能萎缩到三年前的水平。另一张是上海建工的股东户数变化——半年减少28%,户均持股从2.1万股飙升到4.2万股。
在甘肃武威的荒漠里,钍基熔盐堆的冷却塔正冒出白烟。这个第四代核能项目如果年底并网,将带动千亿产业链。上海建工的项目经理说,他们光是买防辐射混凝土就花了3个亿。而新兴铸管供应的特种钢管,价格是普通钢管的五倍。
张素芬的持仓成本藏着玄机。新兴铸管23年建仓均价3.8元,25年加仓均价3.2元,现在股价3.46元。上海建工首笔建仓成本2.38元,加仓部分2.65元,现价2.36元。这种倒金字塔加仓法,像极了她在英飞拓上的操作。
核电行业最近暗流涌动。中信证券测算全球核电投资2030年要冲到4.2万亿美元,天然铀价格三个月涨了18%。但国内新建核电站审批卡在安全评估环节,导致核电股走得磕磕绊绊。
新兴铸管的年报显示,核电业务毛利率从15%降到12.7%。董事长在业绩会上解释,是因为研发投入翻倍——他们刚突破核反应堆大尺寸异型材挤压技术。而上海建工的核电订单账期从180天拉长到240天,财报里藏着17亿应收账款。
张素芬的持仓名单里还有更蹊跷的事。她重仓的新兴铸管被三家私募盯上,合计买了4.6%流通盘。上海建工的融资余额突然暴增到5.8亿,但融券余额始终是零。有私募经理调侃:“这行情就像拆雷,不知道张姐埋的是炸药包还是金元宝。”
在浙江某游资聚集的茶馆里,有人翻出张素芬的经典操作:当年海南海药暴跌40%时她逆势加仓,半年后等来资产重组公告。现在新兴铸管的股吧里,小散们正在争论——3块钱的核电股,到底算白菜价还是陷阱价?
核电工程师老周透露,钍基熔盐堆的燃料成本比铀堆低40%,但关键设备寿命只有3.2万小时。这个数据恰好对应新兴铸管特种钢管的设计寿命。而上海建工参与的实验堆项目,需要每半年更换一次防辐射阀门。
张素芬的持仓成本线正在变成多空分水岭,新兴铸管3.2元附近连续出现万手买单,上海建工2.3元位置有神秘资金护盘。有量化机构监测到,这两只股票的波动率压缩到了五年最低。
在核电产业链闭门会上,中核集团采购部长透露,2026年起新建核电站国产设备率要超85%。这或许能解释张素芬的耐心——她持仓的这两家公司,正是国产替代的核心供应商。
散户老王翻出张素芬的持仓规律:被套10%-15%的股票,80%会在半年内启动。他算了一笔账:按张素芬在新兴铸管上的持仓量,解套需要股价涨到3.8元,也就是再来两个涨停板。
核电股的估值谜题还没解开,行业平均市盈率27倍,新兴铸管却挂着102倍PE。但看空的人忘了,当年她押注的英飞拓PE曾冲到300倍。张素芬的持仓清单里,市盈率从来不是第一考量。
上海建工的地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冷却管道。这些裹着铅板的金属管,每米造价顶得上打工人半年工资。张素芬的5650万股,就押注在这些埋在地下的“能源血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