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1996年,我姥爷说了句改变家族命运的话:“赶紧买房,只有房地产这一条路了。”
那年我姨刚大学毕业,在洛阳国企拿300块月薪。她听了姥爷的话,把积蓄全砸进西工区的老破小,月租300块刚好覆盖房贷。2000年她用租金买第二套房,2005年用拆迁补偿款买第三套……现在她靠收租就能月入2万,而当年嘲笑她的同事,还在为孩子的学区房发愁。
这不是个例,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债务游戏。
90年代国企破产潮留下1.4万亿烂账,银行坏账率高达30%。要填这个窟窿,就得把居民未来30年的收入提前透支——房地产成了最好的工具。1998年房改后,房价从全国均价1854元/㎡涨到2018年的8736元/㎡,涨幅470%,而同期M2从10万亿飙到183万亿,涨幅1730%。
现在这招玩不下去了。
2023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6.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口从2022年开始负增长,2023年减少208万人。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比重从2016年的48%降到2023年的23%,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腰斩。洛阳房价从2018年的6000元/㎡跌到2025年的5000元/㎡,二手房挂牌量突破5万套,市场彻底熄火。
接下来该怎么玩?
第一条路:发国债+印钞,硬抗通胀。
2024年国债发行规模突破20万亿,央行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招短期能稳经济,但长期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巴菲特早就警告过:“高通胀下,国债就是废纸。”1970年代美国年均通胀7%,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1%,投资者血本无归。
第二条路:股市替代房地产。
2024年9月启动的这轮行情,上证指数从2900点涨到3500点,涨幅20%,券商股平均翻倍。这不是偶然——房地产吸纳的资金正在涌入股市。洛阳那位私募大佬2018年卖房炒股,组合年化收益18%,远超房产增值。但记住:股市不是赌场,而是优质生产资料的交易市场。 巴菲特重仓苹果、可口可乐,就是因为它们能在通胀中维持定价权。
第三条路:农业革命,下一个造富风口。
我春节回陕西农村,发现村里种地的全是60岁以上老人,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整个村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土地要么荒着,要么被河南人承包种粮。但山东鲁山村的案例证明,规模化种植能让土地价值翻10倍:
土地流转:1020亩荒地以500元/亩流转给农业公司,种蓝莓、建冷库、搞深加工
科技赋能:无人机施肥、智能温控大棚,亩产从1000斤粮食变成1500斤蓝莓,溢价300%
村民增收:土地租金+打工收入,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60万
这才是真正的生产资料革命。
当有钱人发现农地比房子更靠谱,当农民发现流转土地比种地更划算,农业规模化就成了必然。美国首富盖茨2023年已持有27万英亩农田,中国土地流转规模也从2013年的2.8亿亩增至2023年的6.5亿亩。这场变革将重塑中国经济格局——下一个十年,最大的机会不在城市,而在农村。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别再盯着房子了。2018年我卖洛阳房子时,中介说“房价永远涨”;现在同小区挂牌价跌了20%,看房的人屈指可数。真正的财富密码,永远藏在生产资料里。 土地、股票、技术专利,这些能创造现金流的资产,才是对抗通胀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