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的半年报,炸出了一片雷区。 德明利上半年营收冲到38亿,同比暴增74%,结果净利润倒亏8000万! 利润暴跌130%,比过山车还刺激。
一边是收入翻着跟头涨,另一边是钱哗哗地流走,这种魔幻剧情背后,是原材料价格飙涨和产能扩张的巨额折旧费在吃利润。 说白了,卖得越多,赔得越狠。
电科芯片更绝。 表面看还赚了750万,可扣非利润直接转负,倒亏500多万! 同比暴跌122%。 政府补贴一撤,核心业务立马现原形。 研发砸钱没见水花,消费电子订单还雪崩,库存贬值压得喘不过气。
立昂微直接亏穿1.2亿。 收入16.66亿看似稳当,可新厂刚投产,折旧成本就翻倍;存货跌价再补一刀。 最要命的是,它押注的硅片赛道正撞上价格战。28nm以上成熟制程芯片价格一年跌超20%,产能利用率掉到75%,成本都兜不住。
普冉股份的“温水煮青蛙”才叫窒息。 营收9亿,只涨了1%,净利润却猛掉70%! 消费电子需求冻成冰,存储芯片Nor Flash价格崩盘,成本刚性强得像铁板。 想涨价? 客户扭头就找长江存储砍价。
为什么集体暴雷? 行业三大绞肉机正在发威。
价格战杀疯了。 中芯国际、华虹这些龙头带头降价清库存,28nm芯片售价一年暴跌20%,毛利率从30%砸到不足15%。 德州仪器更狠,部分产品报价直接击穿国产成本价。
扩产变自残。 设备折旧像吸血:半导体建厂成本70%是设备,5年就要折完。 沪硅产业新产能爬坡慢,折旧吃掉利润;卓胜微转型造芯片厂,砸几十亿买设备,产能没起来先亏钱。
需求冰火两重天。 智能手机、PC芯片卖不动,消费电子需求萎缩12%。 但车规级IGBT、AI算力芯片涨得火热,可惜暴雷四巨头全卡在低端赛道。 普冉的存储芯片、立昂微的硅片,技术壁垒低,只能挨打。
行业分化已是血淋淋的现实。
中芯国际虽受行业周期冲击,利润同比下滑23%,但其产能利用率硬是撑在85%的高位,凭借车规级芯片的强劲需求和本土化订单的托底成功止血;寒武纪则乘AI东风,其云端AI芯片营收同比激增10倍,更可贵的是在激烈竞争中死守45%的毛利率,展现出强劲的盈利韧性。
然而反观暴雷企业,风险信号触目惊心。 电科芯片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生存,政策红利一旦退坡,业绩便应声崩盘;德明利则深陷消费级存储红海泥潭,死磕竞争导致库存高企,周转天数飙升至惊人的241天,远高于行业均值,资金链压力巨大。
财务雷区的预警信号已异常清晰! 存货周转天数一旦超过150天就必须高度警惕,复旦微电正是因巨额存货减值计提,导致利润被狠狠削去4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若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更是核心主业崩塌的明确前兆,必须果断规避,电科芯片就是活生生的惨痛案例。再看研发投入的陷阱:龙芯中科豪掷6.6亿研发费却录得巨额亏损,若尖端技术迟迟无法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巨额的研发投入便如同吞噬现金的无底洞。